文/老春(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时下,一些村连村里都修上了柏油路,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仅如此,有些村里还修上了机耕路。无论是种地还是收地,开着小四轮、三轮车或者是赶着牛马车,走在上面都很舒服。
可是,在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背后,我却看到了路两边一块接着一块被撂荒的耕地,我还看到了村子里一座接着一座被荒弃的房屋,我更看到了越来越老的村人,我甚至清晰地感觉到了一个个村庄正在老去。而这些耗费资金建造的这些基础设施,也会在不久之后伴随着乡村的老去而失去该有的作用。
当种地的人一年比一年少,撂荒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多,那些横亘在土地之间的水泥路,那些失去作用的引水渠已显然也就成了一种摆设。
一心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耗资建造的工程落得如此下场,说不心疼是假的。可奇怪的是,尽管有些工程建成之后不超过十年就会荒废,甚至有些工程根本就没有建设的必要,但这样的工程项目却依然在增加。
因为从上到下,都还需要这样的政绩,即便是留守的农民也大都很喜欢这样。但是建成之后的工程到底发挥多大作用?会不会未建就已经失去作用,或者是刚建完就已经没有了价值,甚或使用不超过十年就会被荒废,工程会不会由“百年大计”转为“十年大计”?
这样的问题少有人问。因为即便是问了,作用也不大,掌握资金和项目的人依旧会继续批准这样的项目。广撒资金、大铺摊子,营造基础设施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已经成了一些地区挽救经济颓势的不二法门,也成了一些领导体现政绩的有效手段。至于建成之后的项目效益究竟有多大,能否持续,他们并不关心。也因此,导致了一些地方只管当下,不问久远的短视行为。这种行为必然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我工作过的S镇某村在六年前为了种水田修了水渠和机耕路,可是六年后的现在,已经有接近1/2的水田被荒弃,或者是被农民改为了旱田,大部分水渠失去了作用。这是当时的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可它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这表明在一些地区农村空心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也让我意识到项目建设不能够仅着眼于当下的使用,也不能够仅满足于农民的需求,而更应该考虑长远的实际需求。否则,就是在浪费资金,也是在浪费资源。
其实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趋势,甚至在乡镇工作的那些同事也一再申明不要类似项目,却被上级视为不作为,而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搞这些建了可能就会荒废的工程。因为上级要政绩,底层要实际,两者之间始终无法实现统一。
懂农村工作的都在基层,可是他们却不负责制定政策计划,也不管资金项目;负责制定政策计划的都在上层,可他们大部分都已脱离了实际,仅是凭借一些媒体报道或者是道听途说想当然地制定自以为对农村好的政策;即便是少有的调研也只是走马观花,并不能够看出其中的真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一些资金浪费,甚至一些政策脱离实际,一些项目未建就已经先失去了实际意义。
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钱花不完的地步。少一些“假关怀”,多一些“真服务”,才是上级部门最该做的事情。不要动辄就怀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他们眼光是不够长远,但他们都很实际,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也知道农民最需要什么。放权给他们,把钱交给他们,让他们根据实际搞农村真正需要的项目,才是避免资金浪费的关键。
不然,仅靠上级部门的指示,或者一些部门的“恩赐”,好事也能干成坏事。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还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