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旅行笔记(二十一)告别时刻

作者: 犇流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19:55 被阅读206次

    Buon Giorno!(你好!),在意大利,你每天听到最多的,是人们在用这个词互相打招呼。

    Buon Giorno!佛罗伦萨!新的一天,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照在佛罗伦萨的一片红瓦屋顶上,从我们寄寓的房子窗口看出去,最扎眼的仍是看不厌的百花大教堂上的布鲁内莱斯基大圆顶,她正沐浴在阳光下。

    这是我们在佛罗伦萨的最后半天,下午就要告别这个国家了。

    约好了去机场的出租车后,我们最后一次上街,没有目的地,只是想在离开佛罗伦萨前再多看她一眼。时间尚早,无论是教堂、博物馆、商店、各种服务机构都还未开门。大街上还没有游客在转悠,唯有一些商店,工作人员在搬运货物,有人在打扫卫生,为新的一天的生意开张准备着。我注意到一个较奇特的情况,在欧洲,大部分的清洁工作都由肤色较深的少数族裔承担,也不用解释,一眼就能看个明白。在意大利,这些所谓的粗活似乎都是本土人在干,看得出来这个国家的外来族裔人数不多,也没有德国或其它欧洲国家深受难民问题的困扰。看看法国足球队,差不多都是黑的了,意大利呢,无论是足球队还是篮球队,很少异族面孔。以前总有人说意大利人懒,干活马马虎虎,来意大利三周了,以我的观察,还真不像。我们见到的酒店服务员都很尽责,餐厅的服务员也相当地周到,大清早,打扫的打扫,搬运的搬运,现代化的设施也普遍被用上了,游泳池都有水下机器人在清洗,大花园都是自动喷水系统,到处都接受信用卡,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至于整个社会,的确不如德国那样的井井有条,略显混乱却不失控,我们一路上碰到的当地人都很友善,民众乐观自信,没有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压迫感。年轻人奔放但不形骸,除了西西里的卡塔尼亚和阿格利真托,其他我们去过的城市都应该算生机勃勃,来来往往的人面带笑容,随时与迎面而来的行人打招呼,在我看来,意大利人的幸福指数不低,源自于他们的乐观自信。我们在罗马的房东曾经提及「中国人现在有钱了」之类的话,我跟他说,其实中国的平均水平远比意大利差,他也很快理解。意大利的经济不如以前,这是世界上跨国公司全球化带来的变化,中国崛起的背后是竞争优势不足国家的经济倒退,这不是老百姓的错,他们无法左右和改变,但不能说是国民太懒造成了今天的问题。所有人都受制于全球经济大环境。

    中世纪时,意大利号称五大城邦鼎立:威尼斯(水上)王国、热那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梵蒂冈教皇国和佛罗伦萨(金融)王国。前三大都从水上贸易发了财,其中威尼斯最为富庶,也最强大,得益于其欧亚贸易的要冲地位。佛罗伦萨在美第奇家族统治时期,绑上了教皇的大腿,银行业独步欧洲。他们的整体衰落正是穆斯林1453年灭了东罗马帝国后,原来的欧亚贸易生命线被活生生斩断,注定了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欧洲一系列的大航海探险活动中,基本上已经跟意大利没有什么关系了。

    1492年,也是西班牙王国由两个王国合并后的第二年,新兴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风貌,接二连三资助了几起大航海,巨额的海外贸易,让本来相对落后的葡萄园、西班牙成了新的经济发展中心。临大西洋的国家享受了新的天时地利,后来的工业革命又造就了英国的崛起,本来的贸易前线(离亚细亚最近)和经济中心整个转移了,错过了大航海的意大利,即便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无法改变其错过最好历史发展机遇的事实,虽然说风水轮流转,但还是他们自身的自以为是造成的。新的时代,彼此对立的城邦国家体制肯定竞争不过那些新兴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而且,原来的前方现在成了后方,从地域条件上看也处于不利条件。

    纵观历史上国家的发展,能够攫取多少经济利益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一个国家(或城邦)的兴盛。刚走出黑暗中世纪后,意大利的城邦国家享天时地利之好处先富了起来,偏偏这些有钱人还喜欢艺术,文艺复兴发端于佛罗伦萨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威尼斯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基地,达芬奇为威尼斯效劳16年之久,他最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也为威尼斯而作。梵蒂冈教皇国,在出自于美第奇家族的两位教皇执掌时,艺术发展也是最快的,掌握巨额资金的教皇,一下子调走了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三杰为他服务,客观地讲,仅仅就推动文艺复兴一事而言,许多代教皇也都功不可没,不能因为教庭的疯狂敛财抹杀了好的一面。

    罗马非一日建成,文艺复兴也不会一下子烟消云散。尽管佛罗伦萨不再辉煌,后来的工业革命、全球殖民都没有他们的份。今天的意大利人,非常珍视他们的文化遗产。在意大利,保护历史建筑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法律来约束,如果有个有钱人随意把一栋老建筑扒了重建,周围的邻居首先就不干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局权限之大,在其他国家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很多历史建筑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但前提是新主人要完全按照文物管理局的方案进行修缮,这样下来,经常比买新房子贵得多。其实住过老房子的人都会有体会,尽管外表古朴典雅,内部来看往往有光照、排水、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意大利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共识,一切以保护好文化遗产为重,这是底线。当然,意大利也经历过墨索里尼时期的大跃进,拆了不少历史建筑,为政绩让路,只是他们觉悟得比较早。对于我们的国人,这些应该是我们在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当年有些西方人兴冲冲来看北京城,突然发现北京已经没有城墙了,败兴而归,梁思成当年的大声疾呼成为绝唱。

    我们继续在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中徜徉,看着那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建筑,还是有点汗颜的。尽管意大利的经济状况远不如中国的势头,但我们还是愿意来这里感受历史的味道。我相信,从电气化、自动化、到机器人的产业变革,财富创造越来越容易,人类面临的饥饿、疾病和战争终将离我们远去,展望未来的50年、100年,富足的社会里,究竟什么才是稀缺资源呢?恐怕是这里的一砖一瓦,就是所谓的历史文化吧,那么,未来的意大利人靠着这几代人的守护还有机会重新辉煌。

    我随手拍了几张静静的街景,空旷的广场、古老的石板。突然街边一扇门吱呀一声被拉开,一位衣着考究的老先生牵着一只大狗出来遛,见我在拍着,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见我回头,冲我露出微笑,那只大狗对我这个陌生人也很友好,尾随着老人家,绅士般地拐向另一条街,在晨光下,一人一狗两个背影。我似乎被迷住了,等我想着拍下这个镜头,他们却已远去。

    空空的街道 小巷深深 空荡荡的百花大教堂广场 呼唤共享单车吗? 烤串香登陆佛罗伦萨

    跟其他城市不同,我一直没有在这里遇到晨起跑步锻炼的人,果然是个夜生活的城市,每个晚上,当我们走上回家的路,两边街道旁的餐厅多半都坐满了客人,边吃边喝边聊天,不知道会持续到多晚。

    在欧洲,意大利人经常是被嘲笑的对象,德国人总觉得意大利人不靠谱,显然是当年的军事结盟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法国人觉得只有巴黎才配得欧洲时尚之都的名头,英国人更刻薄,有关意大利人是欧洲的中国人就是英国人说出来的。有部电影叫《给朱丽叶的信》,片中在英国长大的孙子,一幅看不起意大利人的样子。

    话说马可波罗,是近代第一个描述中国的欧洲人,传说他把制作面条和馅饼的技艺带到了欧洲,只是回家路上被俘,忘了怎么把馅塞进馅饼里,马马虎虎铺在饼上,成了今天的披萨。

    正经来说,意大利和中国的相似处真不少,首先大家都是黑头发,这恐怕是英国人说意大利人是欧洲的中国人的理由。欧洲中世纪后,人种演变极为复杂,光说意大利,米兰人金发碧眼,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托斯卡纳人,黑头发比例则高得多,南部的人种更是五花八门。难怪直到1870年凑齐一个统一意大利之前,各城邦国彼此杀伐,向来没有同胞的感觉。威尼斯人几乎是最后才无奈认同了作为意大利一份子的事实,至于西西里,几千年来,城头变幻大王旗,太多人征服过她,民间长期是中国式的大家族统治模式,谁打来了就给谁交税而已,底层结构相当稳定,在西西里出现黑手党组织一点不奇怪,政府的权威不如家族结盟后族长(教父)的权威,这在历史上的痕迹特别明显。

    作为罗马帝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意大利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豪感,这一点也跟中国人有一比,动不动就怀念他们的秦皇汉武,大有老子曾经阔过的情结。不过,意大利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比中国人做得好很多,任何一个农村都有保留完整的古建筑可以供人参观。

    在欧洲,所谓越往南走,就是高晓松所说的姑娘越漂亮,食物越美味。意大利也是吃货国家,虽然不像中国八大菜系搞得那么复杂,但意大利人的饮食文化的确可圈可点。意大利人对于吃,跟德国人对精密仪器一样痴迷,精益求精,研究得很透。我们在意大利走南闯北,发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菜,各擅胜场,让人大快朵颐。意大利面和意大利披萨店开到了全球每个角落,这点无疑比中国菜在世界上的传播要成功得多。据我曾经接触过的意大利朋友,他们男男女女都烧得一手好菜,聚会时每家都有拿手菜贡献出来。有意思的是,意大利人恐怕还是在欧洲以米饭为主食的一族,加上两国人都喜欢聚众喧哗,真让人怀疑意大利人可能是从古代中国穿越过去的:)

    中国人发明的「关系」一词已经被收入到西方的大词典中了,如果你以为只有中国人才攀关系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意大利人在欧洲成为异类,可能是他们社会中的关系文化也相当兴盛,难道这是农业社会的残留?反正在意大利不找关系很多事情寸步难行,他们也很习惯有事找哥们,连买球票、孩子升学、办理公事,都会先打电话问熟人朋友,是不是跟中国差不多?有关裙带关系和潜规则之类的词,对意大利人一点都不陌生。

    西方社会有所谓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一说,不像中国人习惯于祖孙三代同堂生活,但意大利又可以归入中国模式,大家庭的生活很常见,一大家子聚会是意大利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吃喝之余,高谈阔论,完全是中国人侃大山,或者摆龙门阵的阵势。

    中国人寓居意大利的人越来越多,以浙江人比例最高,早年不少是非法移民居多,他们的儿女除了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外,基本上跟本地人无异。米兰有个叫Paolo Sarpi的中国城,而佛罗伦萨北面的Prato市,干脆就是大大的中国人居住区,他们垄断了很大一部分的皮具制造市场。除了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名牌之外,许多街头售卖的意大利皮具都出自于他们之手,相反,营业员基本上都是意大利人,中国人则躲在后台经营,这招玩得很聪明。前几年出现过中国人跟当地人的冲突,但听人说并不严重,总的说来,中国移民融入意大利生活是比较成功的。

    佛罗伦萨的手工皮具制作历史悠久,街头巷尾可以看到相当多的皮具店铺,但原来的意大利老板,多半都是家族式保守经营,在中国人集团作战面前纷纷易主。没办法,商业社会就是那么残酷,墨守成规终究会被淘汰。包括托斯卡纳地区总多小酒庄,也是家族经营,不求做大,以后如果被中国人看上这块肉,他们也很难自保。但平心而论,不同的商业发展逻辑本没有对错,对于没有采用机械化的产品,需要优秀的工匠来制作,他们认为大规模生产必然导致品质下降。意大利人看似迂腐固执,骨子里还是透出可敬的工匠精神,希望他们能够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活下来,保留一些工匠精神的产物。

    意大利恐怕是唯一没有看到星巴克的欧洲国家,少量的肯德基、麦当劳也鲜有人光顾,在里面吃快餐的基本上都是来旅游的外国人。在欧洲大部分城市相继“沦陷”后,意大利人顽强地抵制着美式快餐文化。听说米兰本来有一家麦当劳,但地主嫌其影响品味而不与续约,搞得麦当劳灰头土脸,最后出了个最后一周免费的阴招,想让贪便宜的人来挤破这个地方以示威,没想到来贪便宜的最后都是美国游客,连意大利乞丐也不吃嗟来之食,也算一件美谈。

    多年来,很多人一直在探讨为什么振兴整个西方文明的文艺复兴偏偏发生在似乎看不出任何优势的意大利?这个问题如同为什么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偏偏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李约瑟之问一样让我心怀好奇。答案看起来五花八门,但我认为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发动机所具备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我的浅见如下:

    首先,是文明的传承在起作用。虽然距离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已相隔千年,但我更愿意相信一种深深埋在基因中的无形“烙印”。既然被广泛认同而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并不是无水之源,它的源头就是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因子和沉淀,构成了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文化基础。如果某一天儒家文化重新焕发青春,中国人自然有天然的文化优势。尽管中世纪黑暗年代后似乎一切都重头来过,但不可忘记的是,意大利地区一直是留下当年文明辉煌遗产最多的地方。我的意大利朋友说,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些老古董,这应该反映了意大利人对保存古代文物典籍和物品的内在爱好,而不能简单归结为一种装璜门面和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没有重视,没有爱好,哪怕是一种无意识的亲近,一旦文艺复兴之风吹起,意大利就应该是风口。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里,原本植根于意大利本土的古代文化更容易被生于斯长于斯的意大利人所接受和发扬,我觉得这是一种基本的逻辑。

    其次,虽然从形式上看,当年的意大利实际上分崩离析,或者说只是一些城邦国家的松散合作模式。不仅如此,各个城邦之间还互相争斗,差不多就是个缩小版的春秋战国。但正如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各国间战争不断,学术思想发展却是百花齐放。没有严格的思想控制和大一统的帝国体制压制的社会状态,恰恰提供了人文主义思想启蒙和知识革命的最宽松的社会氛围。历史没法假设,但如果后世的中国仍然处于春秋战国乱悠悠的格局,说不定李约瑟的难题就不会成为千古之问了。

    作为海洋国家,以工商业立国的意大利地区的繁荣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的形成,佛罗伦萨是最早争取到了自治权的城邦,确立了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共和国式的城邦统治模式。很快,热亚那、米兰、那不勒斯、威尼斯等相继成为自治的独立城邦,也毫无例外地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结果也是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的繁荣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产生了一大批富裕的市民阶层(相当于后来西方称之为中产阶级的新阶层);二是生活富裕后的市民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品开始不断问世。所以说,这个新的社会格局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产生文艺复兴产生的时机成熟了。

    第三,意大利地处中西方文明交汇的地中海前哨地带。中世纪后期,经由西西里(那时还是西西里王国),各种海上贸易也传来了的当时比西方文明更灿烂的源于阿拉伯文明的拉丁文译本的著作,使得意大利人先于其他欧洲人更早吸收了来自阿拉伯世界和源于东方的知识和思想观念。其中自然少不了我们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那位最早的意大利知识搬运工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也同样打开了意大利人的眼界,对当时的整个西方社会了解和吸收东方文明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最后,教会势力衰落,科学思想抬头。我认为这是一对孪生子,死死地控制着整个欧洲的教会势力在各种社会矛盾以及自身的腐朽没落的双重打击下开始松动,把思想完全交给上帝的欧洲人开始全面觉醒。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早期对科学产生贡献的恰恰就是教会的神职人员,哥白尼也好,布鲁诺也好,包括为后世达尔文进化论奠定科学基础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都供职于教会,却成为科学革命的先锋,文艺复兴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以上观点为一家之言,欢迎争鸣。

    达芬奇说过,「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往往好像就在眼前,而新近发生的很多事情却像逝去的青春一样古老」。我也分不清,今夕何夕,佛罗伦萨,这次我对她算是刻入硬盘似的印象深刻,如果有机会,我应该还会再来,绝对不选旅游旺季,把这次遗落的珍宝再细细地端详一番。

    时间不早了。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忙碌的人,清扫广场,超市补货,清洗橱窗,看着一个个戴着耳机,扭着身子工作的人,分明能看出他们愉快的工作状态。

    来接我们的出租司机,讲着很不错的英语,一路上跟我们聊天,蛮像北京的出租司机。他说在佛罗伦萨,90%乘客都是外国游客,不会英语干不了这个活。他告诉我们,现在也是意大利人度假高峰期,只是他们多半都去了海边,作为地中海的子民,他们酷爱大海,今天的地中海,依然是他们的水上乐园。听说我们在意大利呆了三周,他说自己很羡慕,但为了赚钱,他只能安排一周时间来度假。

    佛罗伦萨机场很小,总共六个登机口,唯一一个餐厅被坐得极为拥挤,但是海关,安检,乃至退税窗口的效率都不低,体现出成熟的管理机制。

    再见,意大利!Ciao!

    市政广场上的旧宫 熙熙攘攘的大教堂广场上 虚位以待 时装橱窗 小巷涂鸦 中国快递分号? 美术馆里的同胞 真逗,吃货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大利旅行笔记(二十一)告别时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vu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