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橙子学院-30天专注橙长计划心理专题推荐集心理
相对匹配,生涯适应力更能影响你的未来

相对匹配,生涯适应力更能影响你的未来

作者: 黑远智is白菜帮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2-11 10:31 被阅读325次

    讲个故事:我工作过了两年,又跟大学时玩魔术的朋友聚在一起,他们跟我说:“你一说话就像老师……”以前都天马星空侃大山的哥们,突然我觉得自己跟他们比起来太古板了……我以前并没觉得自己有多适合当老师,一心只是打算先找个工作干着……谁知后来我却满肚子的教育情怀,以及他人理解不了的“较真儿”。我现在跟当年一起魔术的朋友依旧有联系,但是也还是在教育行业继续摸爬滚打……

    再讲个故事: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他的爱好是科幻和音乐,但毕业后去做了保险,他跟我讲,有一次出租车上,的哥跟他聊了没几句,就问他:“你是卖保险的吧?”

    两个故事只想问一个问题:究竟我们去适合了行业,还是找了一个行业适合我们?

    一提到职业生涯规划,人们最开始想到的都是匹配论。不论是从荣格人格分类中发展出的MBTI还是霍兰德的SDS六角形模型,它所讲的都是——匹配。但是我们重看现在的社会现实,匹配真的如此重要么?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多少人当初并没有选择到合适的职业,但若干年后,他似乎变得越来越适合那个职业了?同样的,有些人的兴趣性格都适合某一职业,但若干年后,他依旧没什么成绩?更何况,当下的社会真的允许你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职业么?多少人的职业一辈子要换上几个,多少人深知自己最合适的那个职业却完全养活不了自己?……

    当下社会越来越复杂,不再像霍兰德那个年代那样单纯……

    以霍兰德为代表的职业匹配论,诞生的环境是美国的工业时代,大批农民进城谋求职业,工厂需要大批的员工,两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我们只能迅速的安排每个人的位置。但这其中,其实忽略了人的变化和适应性……

    当下的职业生活中,企业不再像原来那样固定每个人达标(把每个人当成一个零件),而是要求每个人能够发挥活力(把每个人的主观能动力发挥出来)。简单来说,现在的企业,更把人当人了。也正因如此,我们就不可能脱离人的变化而思考他们的生涯规划了。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的,通常都具有很高的“生涯适应力”

    生涯适应力的概念,是美国职业辅导资深学者Savickas教授在其生涯建构理论中所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工作任务及角色转变过程中自我调节的准备状态及社会资源。体现了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在应对社会和职业挑战时的核心能力。

    来自网络

    生涯适应力分为三个层次:

    抽象层次(内层核心)——生涯关注(是否关心未来?)生涯控制(我的未来在谁手中?)生涯好奇(我的未来能拥有什么?)生涯自信(我是否相信有能力拥有?)

    中间层次(内在)——态度,信念,能力。

    具体层次(外在表现)——具体的就业行为与应对策略。

    我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关注的是应对职业的挑战,应对的方式可能是自我提升……但支撑我们是否能够用更好的状态去应对挑战和自我提升的基础,是个人对于职业生活的态度和信念等,而这些背后,影响着它们的,是我们内心对于未来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有愿景、并且相信自己,相信能够把未来握在手中。那他对于生活工作的态度无疑是积极的,遇到困难时,也会有更加坚定的信念,其能力自然不会很差,当他所面对职业生活中的挑战时,无疑也会用更好的行为去应对……相反的,如果一个人从不关心自己的未来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工作中无疑会不自觉的得过且过,遇到困难时不是懦弱,而是真的觉得难以达到……后续在职场中的表现也自然普通甚至脆弱。

    生涯适应力,成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几年后总会变成那个职业需要的那个样子。同样也解释了,有人毕业后不停地换工作却为什么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是自己学到的。以下,是自己想到的:

    (一)

    《Grit: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的作者,挥着锤子把智商、天赋带来成功的论调砸个粉碎,他所提出的Grit(有翻译为恒毅力)才是成功者的共性。恒毅力,这是一种超过单纯坚持和毅力的品质,他指一个人拥有清晰的长远目标,并且一直保持高度的热情去实现这个目标,即使当下不断遭遇失败,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也会继续坚持。这种坚持是一种超越兴趣的,能在困难和枯燥中继续的坚持。

    能够在挫折和枯燥中继续朝着目标前行的人,无疑对于未来的渴望和相信程度是极其强烈的。有可能拥有Grit的前提,肯定是关注未来,把未来握在手中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达到的,这无疑就是生涯适应力中所提到的抽象层次。

    心中有未来的人,更会获得成功者的品质。


    图片来自网络

    (二)

    我常常给高中生做生涯规划,可青年的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呢?剥离开社会、家长、学校甚至他们自己想要知道自己适合报考什么专业的单纯问题外,学校在生涯规划中到底还要给孩子哪些内容?

    如果只是帮他们找到适合的专业,这太简单,也太难了。简单在于拿一个志愿填报的大本儿,做一个匹配,告诉他们这个学的是什么就好了;太难在于,一个专业就业方向太多,每个人对于一个职业衡量的标准太个人化,除非个别辅导,同时还得必须有当事人主动的参与,才可能得到完美的答案,但相对的,让当事人主动,可能更难……

    更何况,青年人很多东西,甚至价值需求都是在不停变化的,匹配并非无用,但只能是建议。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更多的去帮助孩子们积攒“生涯适应力”,这反而是更实在的事。树立孩子的目标意识(生涯关注),引导他们更多进行自控(生涯控制),帮助他们明晰自己的未来(生涯好奇),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生涯自信),这些事更能够为他们的幸福生涯奠定基础。

    比起告诉他们你们适合干什么,不如给他们一个能够应对未来的品质。


    我并非否定匹配的观点。兴趣、性格的适合,可能是后面很多内容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只关注或过分关注匹配,MBTI也好,霍兰德SDS模型也好,职业锚测试也好,这些是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而非指导我们生活的说明书。找到合适的工作后,依旧有人进步,有人停滞不前,也许影响这些的关键,在于生涯适应力。

    职业不成功,未必是不适合,也许更多是不够适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对匹配,生涯适应力更能影响你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nn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