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

《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

作者: 天边的星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15:48 被阅读0次

    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的公众号文章,写的是她看斯蒂芬•盖斯的书——《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的收获和感受。

    她的文字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去微信读书上搜索。没想到,我早已把这本书加入书架,只是还没有开始阅读。阅读本书的计划就提上了议程。

    昨天晚上,我边做家务边听了这本书。书很短,只用了2小时3分钟就听完了。

    听书有时候能推动进度,但是与看书相比,满足感大打折扣,不如后者过瘾。于是,趁孩子睡觉,我又重头开始看这本书。

    我认为书中有些内容值得借鉴和实践,于是决定逐章整理要点。这真是这个挺笨的法子,可我会的,也仅限于此了。

    先按自己的理解做个总结:

    1.什么是微习惯?

    我的理解:你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可是,很难。可以把这个习惯的量化标准缩小,小到你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做成后,你就会很高兴,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你当然乐意每天感受这种成功。慢慢地,你就养成了这个缩小版的好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成最初预想的那个好习惯也更容易水到渠成。

    我的理解有些啰嗦,真是画蛇添足。直接看看作者的总结吧:

    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再看看书中举的例子,就会豁然开朗: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跟其他有企业家风范的行为对比,这一点容易得多)。

    2.使微习惯能够成功的关键——微步骤

    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我的理解:即使微习惯已经很小,可是,你还是不想做。于是,退而求其次,先做微习惯的第一步吧。把微习惯分成几个更小更具体的步骤,这就是微步骤。

    举个例子:我的目标是每天看一页书。可是,我今天真的很不想看书。于是,就打开书,翻到该看那一页吧。这当然可以接受。这就是微步骤的第一步。接下来,书都翻开了,就看一句话或者一个自然段吧。然后,一步一步,一页书的目标就容易被完成了。

    微习惯体系的威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思维模式、固有正反馈循环机制、对自我效能感的自然提升,当然,还有把微步骤巧妙转变成一个习惯的方法。

    这本书重点讲的就是运用微步骤培养习惯的方法。

    书中针对习惯的重要性,列了一些数据、举了一些例子。我觉得,有必要将它们摘抄下来,它们具有更直观的说服力: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习惯。习惯其实远比这45%的比重代表的含义更重要,因为习惯是不断重复的行为,而且大部分每天都在重复,长远看,这种不断的重复叠加起来,要么收益颇丰,要么贻害无穷。

    习惯了每天写1000字,一年下来就是36.5万字,相当于7本5万字的小说,当然,肯定没法跟列夫·托尔斯泰58万字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比了。

    看看这些5万字左右的经典小说吧:

    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46333字)

    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50776字)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50061字)

    你第一次(或者前100次)尝试写的小说可能无法成为这样的世界名著,可是如果每年都写7本,就可以通过多次尝试不断完善自己的水平,对吧?

    可能改变你一生的习惯还有:

    习惯每天锻炼20分钟,足够改变你的体格。

    习惯吃更加健康的食物,可能延长你的寿命,而且会让你的精力更充沛。

    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按照平均每分钟阅读300字算,利用这些额外的阅读时间,你每年能多读657万字,或131本5万字的书。这可是相当多的书了,肯定会帮你增长知识。

    我没想到,诸多经典小说的字数竟然只有五万字左右。我坚持写日记三年了。虽然常常写的都是没有主题的“口水话”,而且大多数时候每天只写一百来字。可就是这样少的写作量,也已经积累了65万字。

    我不禁开始做梦:如果我围绕一个主题开始写,是否有一天,我也能写出一本五万字的小说?

    这让我有点激动,想要尝试养成写小说的微习惯。

    3.习惯形成的信号

    与我们普遍认为的“形成习惯需要21天”的观点不同,书里提出: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很好理解,容易的习惯形成需要的时间短,困难的习惯形成需要的时间长。

    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曾经好多次,我都尝试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我坚持的时间最短一个月,最长三个月。然而,至今我还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呢?不是根据坚持的时间长短。习惯的形成是有信号的。

    习惯形成的一个重要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

    我曾经坚持每天朗读3分钟长达一年的时间。当时买了一个朗读课,每天打卡朗读,坚持一年就能退还买课的费用。我坚持了一年,一天不落。当我退到买课费后,我如释重负——终于不用再朗读了。自然,尽管坚持了一年,我还是没有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我的抵触情绪一直都在。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我在坚持写日记一年多以后,曾中断十天。十天之后,我又开始写,并坚持到今天。

    三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打卡活动(又是打卡活动,现在有各种各样打卡活动,不知道参加活动的人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打卡),开始写日记。

    由于每天记录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日复一日,记得很无趣。我很想放弃,可是,又没有理由。于是就这样痛苦地坚持着。坚持了一年多以后,因为生孩子,我不再写日记。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说服自己放弃的正当理由——照顾孩子已经让我分身乏术,哪还有精力写日记呢?

    中断写日记的第十天,我又重新写起来。这次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给自己的情绪一个宣泄口——再不写我就要炸了。

    我一直写到今天。虽然还没有写出像样的小说或者书,但是,我现在已经不再抵触写日记,写日记不再让我痛苦。相反,很多时候,我会主动想写点什么。

    从写日记的情绪变化来看,我应该已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书中提到:形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目标是用它一辈子。关键在于能够识别宣告行为变成习惯的信号,之后你就可以把关注点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同时继续这种行为。

    的确如此。

    关于中断行为,书里也有一段描述:

    从生理学角度看,漏掉一天也不会耽误习惯的养成,一天成就不了这个过程,也毁灭不了这个过程;

    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可能会带来问题。如果你真的漏掉了一天,请记住,以后要尽量坚持下去,一天都不要偷懒,因为坚持才能防止你受到打击并前功尽弃。

    所以,偶尔中断一次不是什么大事,重要的是,中断之后不要放弃,继续坚持下去,那次中断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最后,以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结束本文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of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