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读书
彩衣怀橘未尽时 —— 《我与地坛》中的母亲

彩衣怀橘未尽时 —— 《我与地坛》中的母亲

作者: 月丫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7:28 被阅读26次
    《我与地坛》 史铁生著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是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他的授奖词。以我们正常人的眼光来看,史铁生是悲惨也是励志。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为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如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其作品先后获国家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化传媒大奖等。2010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多,这本《我与地坛》是他的一本散文加诗歌的合集,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篇《我与地坛》,散文篇幅不长,一万多字左右,分成七个小节,里面有故事、有感想、有写景,也有写人,前后讲述时间跨度近15年。

    “15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坐落在雍和宫旁的地坛公园,我也曾去过几次,同样是因为喜欢它的静谧、悠然。在不同的时间点去都不会有其他公园里的人头攒动、喧哗嘈杂。如今的地坛依然是被人遗忘的样子,地处繁华中如一颗被覆上尘土的珍珠,没有人会用心擦拭它。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天坛的光环足以让来北京的人去朝拜去仰慕。而地坛,如史铁生文中那样,虽历经沧桑依然黯然无光的存在。

    史铁生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心情是平静的,那种经历悲伤、绝望、暴怒、无助后无奈的平静。正值年少热血沸腾之时,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让他的后半生从此固定在了轮椅上。所以文中他就时时会提到死,提到对于死得态度。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它在公园里,躲在无人的小树林里,他都是在思考死的事情:第一要不要去死,第二为什么活,第三干吗要写作。因为一直没有想明白要不要去死,所以我们在后文中就看不到他要去实施死的方式与方法。或许,他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世间还有很多他牵挂的人,如母亲。


    长到二十岁突然截瘫的儿子,对于母亲,她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来接受这件事情。但她来不及哭泣、来不及悲伤,她只想给儿子的未来找条适合他能走的路。

    古话说,儿不嫌母丑,反过来,母不嫌儿瘫。文中作者提及母亲,说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人。对于孩子来说,有这样的母亲是幸运的。母爱的无私谁都懂,但碰上一个因为瘫痪脾气坏到极点、经常发疯一般的离开家、从公园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的孩子,母亲的内心更是极其悲苦的。

    史铁生说他瘫痪而又无所事干的那几年,天天都去地坛公园。他每次不言不语的出门,又不告诉母亲他多久回来。这时母亲是多么的不安与忧虑。但是母亲从来都不问,默默的帮助他坐上轮椅,默默的目送他出门。这样的画面,即无言又压抑。而对母亲来说更多的是牵挂,以至于在天快黑他还没回家时,她会焦虑的去公园寻找。脑海中闪现的是,一个爱子极切的母亲,孤独无助的身影。

    史铁生说他为什么写作,除了养活自己,我想更多的是为了他的母亲,为了让她骄傲。读到此处,我心潮澎湃。有多少儿女,奋不顾身的努力,除了为了自己,不也是为了要让双亲看到,看到我们过得也很幸福。父母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父母,我们是他们的全部。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描写母亲去世前的状况。本答应第二天跟母亲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却在那个下午母亲突然的离开了。时隔多年,又是秋天,妹妹推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时光不曾为谁的离去而停止过,生活不曾为谁的艰难而偏心过,死亡不管是母亲心中时刻挂念的有病的儿子与未成年的女儿而延缓过。

    母亲也并未等到他碰撞开一条生路,也分享不到他小说获奖的喜悦。来此世间只为替儿而担忧,而又匆匆的离去。

    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读此文,我内心会很难过,普通人的世界,时时盼着的是苦尽甘来或者哪怕是苦尽也好,生时时时操劳,如果死时能了无牵挂也是幸福的。这两样,母亲都没有得到。

    就如《合欢树》中,成名后的作者再次回到曾经跟母亲居住的小院子,想看看母亲亲手种下的合欢树,看看母亲曾经住过的那间房。可是过道窄的连轮椅已经摇不进那小院了。对于父母,我们总是索取,却不曾说谢谢,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他们的不容易。


    《我与地坛》里作者用平静带有苦涩的文笔怀念母亲外,还有在那15年中,风雨无阻的在公园中用一个残疾人的冷眼观察到的其他人:想当歌手的小伙子、想靠长跑翻案的友人、墨守成规的老夫妻、漂亮不幸的小姑娘。

    世间很多事情是不经想、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为何要降诸多苦难给人间,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但是假如世界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如果每个人都健康、漂亮、聪颖,那疾病、丑陋、愚钝都将由谁来承受?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还会有那么多的色彩斑斓吗?还会有那么多的喜怒哀乐吗?

    差别永远是需要的,如果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因司空见惯而变得乏味和腻烦;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苦难凸显了真情。所有的反差人类剧目都需要,存在的本身也需要。


    琉璃剥蚀、朱红淡退,玉砌雕栏已坍圮;柏树虽老愈见苍劲,荒草茂盛自得坦荡。如今也只有去这些几百年的公园,我们还能体会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漫长的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在我眼中的地坛,不管历经沧桑、时代变幻,依旧带着浓浓的时代感,厚重沉稳。


    作者目录:月丫读书 首页

    上一篇:读书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彩衣怀橘未尽时 —— 《我与地坛》中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yi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