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初在得到上学习了《刘澜领导力》三十讲的课程,并且把课程的主要内容用几十张便利贴贴在了墙上,反复看,反复琢磨。前段时间把贴纸撤下来了,今天又全部粘了回来,又琢磨。有了一些特别的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慈悲心是学佛之人常说的,那我们这出世之人,能言慈悲心吗?慈悲心是天生的吗?有养成慈悲心的方法吗?我认为可以养成自我的慈悲心,并且,真正的领导力的最底层支撑可能就是我们的慈悲心。
(2)
先给大家说一说,我理解的慈悲心。
去年年度参加了公司的一个心理方面的团辅,因为是来自各分公司的,都不认识,没有太多顾忌,每天晚上固定的十几个人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下进行分享,连续五天。五天结束后,大家感觉都成了老朋友,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特别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最活动结束的最后,我突然感悟到一个体验。为什么我们这些陌生人能够短短几天时间就成为这么深刻的朋友。为什么?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最深刻的底层是相同的,就如说丧钟为谁而鸣,为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都是有着同样的基因,都是人类,这也解释了佛家所言的对人世间的大爱。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每个人的不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认知模式,而这份不同,这份差异,注定了我们的千差万别,也注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苦,这分差异和悲苦即生出了慈悲心。
所以,因为人的相同,而有了爱,在相同之上的不同,便有了慈悲心。这份体验给我的人际关系处理带来巨大的触动,也正在推动着改变。
(3)
说完了慈悲心,再说回管理和领导。
我们传统的管理模式都是以命令要求为主,即使是所谓的探讨,那也最终要领导来拍板和决策,下属的执行也基本上是以胡萝卜加大棒来确保。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看到了人的差异性,并且认为人的差异性是不容易改变的,下级的能力就是不如上级。这是集权传统下诞生的管理模式。
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都是如此,管理者有着两大职能,一是完成团队绩效目标,二是帮助下属成长,完成团队绩效目标是短期行为,我们往往为了这个短期目标,而采取控制型的管理模式,以确保目标完成,但是,控制带来的代价就是,下属成了资源,下属的成长被忽视。从长远来看,绩效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领导者,不同于传统管理者的方式就是,领导者的关注在人,相信每个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工作成长变化,通过对话、提问的方式来帮助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激发潜能。当把目标关注到人的时候,那完成绩效就会变得轻松,并且更能迎接挑战性的工作和变化。
(4)
当我们被控制久了,就慢慢发现自己的似乎就是这样了,无法改变,无法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以为这一切都无从选择。
时代的剧烈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失控的时代,用控制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科技升级,人更加应该全面升级。一个好的领导者、好的教练,能够帮助他人成长升级。
帮助他们成长升级,这不就是慈悲心的践行吗?利他方能成就自我,所以,成为领导者,就是在成就自我,成为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