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答疑课,金燕老师专业的答疑功底再次让我折服,自己get到的几个点分享如下:
1. 在与自己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做好身份定位,自己是妈妈,不是咨询师。沟通时自己期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否是有效的,是否符合目标七要素(由正面词语组成;符合整体平衡;清楚明确;可以度量;自立可成;成功时有足够的满足感;有时间期限)。只可以增加他的选择,而不是拿走他的选择!
2. 咨询时,用黄金三问确定目标,同时遵守三定原则。同时用什么技巧或者同时用两个技巧都是可以的,要根据来访者的状态来做事,做自己能做的,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3. 妈妈对自己6岁的孩子做事磨蹭不接纳,这中间可能存在的原因:不同的感官类型会有不同的表现;孩子不会做或者不愿意做;妈妈的唠叨与控制引起孩子对抗情绪,故意为之。
在与小一点的孩子对话时,指令不要过多,表达清晰,另外成人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时间观念也是有差别的,妈妈的语言是有魔力的,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只做正向回馈。
4.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这是成长过程中正常表现,也说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有力量了!叛逆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引发关注?争夺权利?报复?自暴自弃?这时候父母需要做出调整。对孩子只说增力的语言,否则不如不说。
5. 在小组练习时不敢做咨询师,这背后的信念模式是什么?
不要追求完美,陪伴、倾听与支持也是一种支持!
捉对练习探索背后是什么原因?
出丑是一种更大的成长与提升!
6. 来访者进入不了潜意识原因:来访者比较理性;与咨询师的关系还没有建立;场域是否合适?来访者安全感不足;他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
7. 咨询中,自己的定位不过高、不过低、不越界。面对来访者对自己的投射,要有觉察;守住位;让来访者放下对理想父母或者理想丈夫的期待,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与丈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