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

作者: 从小就学坏 | 来源:发表于2022-03-28 19:45 被阅读0次

    《北上》的诞生源自一次偶然间的考古发掘,在干枯已久的古运河床上相继出土若干文物,从而在作者笔下揭开古运河一段百年秘事——

    文物之所以贵重,固然因为它老,更在于它背负了一身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唯有把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才能活灵生动。

    有人从文物中读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有人读出伤感的往事。除了这些我更能感受到的哀伤多点。毕竟和物产生故事的那个人早已消失在烟波浩渺中……

    如《国家宝藏》中许许多多的护宝人所演绎那生动的故事一样,给文物一个完整而华丽的身世。“祭侄文稿”“快马驿使图”“千里江山图”“马踏飞燕”……节目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怀古伤今!

    有的收藏,无关精致绝美,不过平常器物,却能看见流动的时间和过往的历史。

    一条河活起来

    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

    一封意大利人的遗信卷藏于手杖里,还有精致的罗盘、瓷器等物,根据生活在两岸以水运为生的世家旧人旧事、点串相连,从而追溯到百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时多国联盟进入中华,从南到北,或沿海或沿运河都有他们的身影。小波罗是其中一员,他是为数不多抱着旅游的目的来到中国,因为他的偶像马可·波罗当年顺着运河从南到北,并著有游记。深受偶像影响,给自己取名小波罗。他也励志要重走一遍运河,感受东方版的威尼斯。对运河他有着炽热的迷恋,不同于跑水运的船户是为了生计,他则是完成梦想。从杭州起始到京城通州,途径六省1797公里,他的生命也随着到达终点而止。

    故事以不同的短篇构成,有百年前的,有近年的,中心围绕着运河往事徐徐展开。就不分细说了。倒是产生了很多故事外的感想。

    今天看旧题材作品,无一不处处充满悲缅,是个人的悲戚,更是时代的悲惨。个人别无选择。要么说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

    “运河”通常为人工河代名,以承载运输为主。以中国京杭大运河为时间最早;以巴拿马、苏伊士运河最负盛名。因为至今后两者都在为沟通世界积极发挥着作用。

    说起运河并不陌生,我家门口就有一条古运河,比京杭大运河还要早,为东汉末年董卓下令开挖的,起都城长安,终陈仓,长约四百余里,在古代乃重要往来通道。虽早已断水,河床地下水仍发挥着作用。我小时候还能清晰看见宽约五十米绵延东西的河床,如今商业化、工业化的侵袭已然荡平运河遗址上。

    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为南下北上的互通有无、人文传承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便现在运河南段也是繁荣不减当年。南段杭州至北段济宁每天仍有万吨以上通航,在往北就只剩下遗址了,某些地方早已不见踪迹。

    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夕,埋下去的终被发掘出来……为了讲好运河往事,笔者潜心四年推出这部长篇力作《北上》。大水汤汤,溯流北上,青春作伴,还我故乡。

    这些年来看过许多著作,对江南文学和北派文学在思想和用字用词上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也不能说谁好谁差。中古以后就有南方才子北方将一说,如今中和的不错而已。

    鲁迅先生对于南北人有独特的见解,与我的认知大同小异,出发点有别。他是这样说的:北人的优点是厚重,但厚重之弊也愚;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机灵之弊也狡。北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这个见解还是很深刻的。好在长江天堑孕育出南北不同的人文,都在各自属性上发扬的很极致。作为江汉黄淮之间的中原又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构成了独属中华的浑天太极。老子讲到:“有无相生,难以相成”。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包容又融汇贯通才得以流传。

    南北派文学并严格意义上的派别之分,只是当地人文孕育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输出方式上的区别。读南派文学如涓涓细流,看似平淡,趣味十足,小小姿调回甘有质,为妙多;北派文学用词豪狠,表达事和人入木三分,刻骨铭心,粗犷而不失严谨,为精多。读者呢各吸所长,都有着曲艺同工之妙。婉约派养心;豪放派养性嘛。

    读物有思,掷言侃侃。杂谈碎语,云云至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路向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js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