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杂文
没有争议的创业产品不是好产品

没有争议的创业产品不是好产品

作者: 缘灭山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5:02 被阅读7次

            如今的行业龙头,当初创业时候无不有争议。像张朝阳做搜狐时候,都没有网,哪里有人会理解互联网。马云做电商的时候,谁会想到电商会有今天。再就是小孩子喝的牛奶,谁会想到成人也会把乳制品当家庭必备?自来水一顿几块钱儿,竟然还能留下了巨大的纯净水和矿泉水的生长空间。

    互联网

             好产品有争议?一定的,好产品一定不是过去的或者现在流行的产品,只有未来流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也只有未来的产品,才会跨越时空。没有争议的产品肯定不算是好的产品,基于未来的探讨,本身就应该充满争议。过时的产品,大家都知道过时,现在流行的产品大家都不免要对标。而未来,没有参照物,只能靠对过去和现在的总结后做判断,让历史照亮未来。

            一个经典案例。美国汽车界传奇人物乔吉拉德讲过一个故事:消费者给待上市的两款汽车评分,一辆评分为 7 分,另一辆为 5 分。推向市场后,哪种卖得好呢?一般人会说,当然 7 分的车卖得好啊。这个人说不一定,因为评价 7 分的车可能都是 7 分,评价 5 分的车,有人可能评 10 分,有人可能评 0 分。平均评价 7 分的车,是消费者的第二选择、第三选择,第二第三选择没有意义。平均评价 5 分的车,有人评价 10 分,当然是第一选择,有人评价 0 分,讨厌至极,当然不用考虑。他的结论是:评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把它当第一选择。第一选择要达到多少评分呢?8 分以上。但给还没上市的车评8分以上的情况几乎不可能。所以,7 分没有必然意义,而5分反而不一定没意义。有人当第一选择,有人可能不屑一顾,这就是争议。有争议的产品是好产品!

    乔吉拉德

    食品行业流行一句话:销量大的都是没味的,上瘾的都是怪味的。众口难调,形形色色。每个人的口味差异巨大,消费者最大的公约数是什么呢?就是没味,比如矿泉水。没味的东西,没人上瘾,也没人讨厌。上瘾的产品通常是怪味的,比如茶、咖啡、格瓦斯、可乐、槟榔等,这些产品都是怪味的,要么极端排斥,要么上瘾。酸甜苦辣,除了甜是最大公约数,其它都是怪味的,同样是有人喜爱上瘾,有人讨厌。

    食品

            怪味的东西,争议最大,但有可能成为第一选择。就像可口可乐,如果是第一次喝,多数朋友喝第一口的时候,都感觉有怪怪味道,但只要尝第二口,第三口,只要尝上三口,很多人都会习惯的。

             酸奶制品不像前几年那么好做,最近冒出来一个乐纯。乐纯赢在的营销方式,很多专家也在传播。仅用1年,从一家35平米的小店起步,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于竞争激烈的酸奶类红海中杀出重围,刘丹尼打造出一个全新品牌“乐纯”,坐拥百万粉丝。2年内,“乐纯”累计售出500万盒,曾创下8小时卖出30000份的销售记录,月均复购率高达25%,不仅7-11抢着进货,同时也是半岛酒店、华尔道夫等一众五星级酒店的指定用酸奶。3年时间,凭借这款小小的酸奶,刘丹尼先后斩获IDG资本、真格基金、华创资本等中国顶级投资机构的数轮融资,同时独得可口可乐数亿战略投资,并开创了可口可乐在亚洲地区投资创业公司的先例。骄人的成绩单背后,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这个新贵“爆红”的秘密。乐纯的文章,有群友看后买了尝尝,有人会非常反感,在群里骂,有的很喜爱,两极化。但谁都不能否认,乐纯是好产品。

    乐纯

            江小白的产品,有人特别喜爱,有人很讨厌。江小白的产品,前几年白酒界基本不看好。现在虽然好了,也还是争议满满。如果江小白有点儿负面消息,相信立即会有人站出来,说早就不看好它了。乐纯和江小白都证明,好产品都有争议,这就是时代的好产品。 

    江小白

            大众传媒,日子不好混的时候,江南春创造了分众传媒。中国过去的消费品,主体上以满足最大公约数为前提,毕竟在消费者的数量满足之前,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虽然有,但不是主要问题。2010年可以是一个分水岭,多数快消品行业在销量上基本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开始衰退。可以说,中国消费概念,数量满足的历史使命完成了。

    分众传媒

            先满足数量,再满足质量。个体需求不一定如此,社会总需求一定如此。小众需求不是销量小。比如,不要认为麻辣是小众,那可是四川重庆地方的大众。过去的细分,很容易把这样的需求当小众。小众需求应该是个性化的需求,因为有个性,所以才存在争议。

            有内容,有态度,有个性,这样的需求,原来并不突出,未来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这种需求,实际是生活或工作方式的时代变化决定的。江小白的“拾人饮”,就是 90 后的“团建酒”,25° 的酒精浓度,这样的白酒,多数人接受不了,但 90 后搞团建就不同了。这种产品,过去是没有出路的。

            过去的产品要走通路,走终端。通路和终端是小众杀手。走终端,要末位淘汰,小众的销量小,所以会被淘汰。走通路,要讲铺货率。小众难铺货,坪效低,所以也容易被淘汰。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中国的小众更多的出路。从传统角度讲,小众更适合社会化媒体传播;从渠道角度讲,小众更适合垂直 B2C 或社群 B2C。

            小众产品也能走通路,也可以走终端,但那是必须有社会化传播垫底,有了足够的销量基数支持。类似电商最初是从小众产品开始做,现在电商和实体店的产品会互通有无,电商起到的更像传媒和广而告之的作用,新营销一定都会用到新媒体,用到自媒体。

            马云在做支付宝的时候,有金融政策的争议。滴滴打车一直就争议,甚至命案不断。争议的基础,一般是源于经验和立场的不同。还有法规和道德的变化,道德和法规都会有时代性和时效性,以及地域性。比如计划生育国策,最初是限制生育的方向,而当老龄化来临,计划的方向就成了优生。如中国道德,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而在西方,社会福利发达后“养儿防老”的观念就被淘汰。平等和自由兴盛,从一而终就被摒弃。

    支付宝

             当医疗匮乏的时候,中国的医院做了豪华配置,以及处方医药的大繁荣。当医保支付有困难时候,医院处方医药类面临了不断加码的重重限定,像医药分家,零差价,两票制。抗生素医保支付泛滥,就会有史上最严法规,限购一切抗生素,严格处方。

    抗生素

             如果理智总结和判断处方类产品的趋势,越来越严是必然,火中取栗是必然。而医院诊疗的前后,就清晰的有了方向。一类是住院前的疾病预防,一类是住院后的疾病康复,住院期间和就诊中的自费服务部分会是广袤空间。举例讲,法规重重的处方类食品,特医食品看上去没有争议,但市场隐忧重重。而自费自主选择的特需主食,看上去有争议,却是没有法规限制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争议的创业产品不是好产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o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