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学习方法根据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但是在我们的经典传统文化当中,却涉及到很多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流传千年,亘古不变,被世世代代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不断实践。跨越时空,直到我们今天。当我们重新拾起它的时候,这些跨越千年的老祖宗们的教诲仍然历久弥新。今天就让我们来认真学习一下,从我们的历代先祖、古圣先贤身上学习他们的超凡学习方法和智慧。
谈到学习方法,首屈一指的非孔子莫属。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2500年以来,孔子被尊奉为中国“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圣人”,等等。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至圣先师”的地位无可替代。《论语》由他的37位弟子编撰而成, 准确地传达了孔子儒家思想,为中国历代帝王所尊崇学习,《论语》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在《论语》第一段的开篇,孔子就谈到了一个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网络图片这部圣人思想的论著,竟然以一个“学”字开头,可见“学”字,是在圣人心中,乃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扎根最深、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字。
且让我们穿越到那个时代,去领会“学”的含义,聆听圣人孔子的教诲。
在《说文解字》当中对“学”有这样的解释,“学者觉也,觉者悟也,悟者觉也。”在古人那里,“学”和“觉”是一个意思。“觉”就是“悟”的意思,因此,古人学习的目的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了知这个世界的真相,了知一切事物背后的根源,知其一便得其全。
觉悟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学的方法,一直贯穿着“学”的始终。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带着悟性去学,肯定和不带悟性去学,收获是不一样的。
关于“学”的道理,古人的内涵比我们的丰富得多。如果说“学”分为“能学”和“所学”,我们理解的仅是“所学”的部分,就是那些知识、技能,而古人所指的是“能学”,也就是学习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一旦不能及时更新就会面临淘汰,但学习的能力则是无论什么样的知识技能都能够快速学习掌握,不论外境怎么改变都能够快速适应。孔子这里所指的“学”是“能学”,指学习的能力。
怎样拥有学习的能力呢?孔子是这样教我们的。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是实践的意思。在甲骨文当中,习是一个象形字。上面是鸟的羽毛,表示小鸟,下面是一个“日”字,表示小鸟在日光下练习飞翔。光站在一边看老鸟飞是不管用的,一定要不断实践。
习(商代甲骨文)网络图片接下来讲道“不亦说乎”。“说”同喜悦的悦。 是指学习给我们带来的那种难以描述的喜悦感,类似于兴趣、爱好、内驱力。在宗教词汇的表达中,类似于“法喜”、“禅乐”,等等。有过类似体验的人一定可以理解。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鸡蛋的故事:如果鸡蛋从外面打开,它只是一个鸡蛋,如果鸡蛋从里面打开,它出来的是一只小鸡,一个生命。这则故事是说,如果一个人内在的生命被开启,内在的力量被激发,它内在生命的力量就会自己成长。像一个灵魂被开启一样,所以,“悦”是学习真正的动力之源。它一定来自于学习本身,是自己的内心产生的,而不是靠家长、老师强加给予的。
第三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说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外在影响力和感召力。
“悦”和“乐”有区别,“悦”是从学习者内心里自己产生的,而“乐”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对外人产生的影响力。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做的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带动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走向学习的觉悟之路。
当然,在“有朋自远方来”中,古人对“朋友”的理解也和我们现在人理解的不一样。
现在的人对朋友的概念很宽泛,没有什么讲究,有的人把随便打过招呼的人都称为是朋友,有的人概念中的朋友纯属狐朋狗友、酒肉朋友、麻友、牌友、网友……。
而古人的“朋友”,却有它优雅的含义。在古体字当中,“朋”是两个贝穿起来。贝在古代的时候是钱的意思。所以“朋”是可以一起分钱的人。而现在的狐朋狗友、酒肉朋友呢?一起喝酒吃肉可以,荒废光阴也可以,唯独一谈钱就伤感情。
朋字的演变“友”字的古体字,是两只手拉起来。手拉着手结伴同行的人就是“友”字。当然这也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一起走路”。古人的解释是“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同门”是在同一个老师的门下学习。有共同志向的人就是“友”。所以古人认为,“朋友”是在同一师门之下一起学习,有共同志向,志投道合的人。
友的演变(网络图片)综合以上的方法,就得出了孔子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是第一是实践,第二是通过学习产生内心的喜悦,第三是内心的喜悦,并感召志投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习求道。
这个方法真是精辟而准确,难怪历代帝王都尊崇倍至,今日幸得真得承蒙先祖加被。
应用这个方法,比如一位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听了老师讲课,下课的时候就不断回顾复习,做练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内心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结交了和他一样对学习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
当然这个例子也不一定准确,因为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古人眼里也是不符合一位老师的标准的。古人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位真正的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传道授业。对于“道”的传授和学习,更不只是做几道练习题那么简单。
人生在世,无处不风雨,处处是修行。学习更是时时处处都要进行的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运用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智慧,不断实践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