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史杂感想法读书
秦始皇不烧“卜筮”之书,原来有这个深层次原因

秦始皇不烧“卜筮”之书,原来有这个深层次原因

作者: 老罗侃史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08:27 被阅读3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发布了中国文化史上备受争议的“焚书令”,这个“焚书令”的内容主要有两条:其一:“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其二:“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根据“焚书令”内容,除《秦记》(秦国的官方历史)外,其余各国的史书全部要烧毁;除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诸子百家学说及诗、书等外,流传于民间的这些书,也要全部烧毁。

    然而,在秦始皇的“焚书令”中,却有三种书不在被烧之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这三种不需要烧掉的书就是:医药、种树和卜筮(音同“是”)三种书,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从现有史料中去推断,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

    可见“焚书令”中要求烧毁的书,是秦始皇看来“不中用”的书。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种树、医药、卜筮”这三种书,自然就是秦始皇心中“有用的书”了。

    所谓的“种树”之书,不仅指种树一方面,而是泛指农耕技术方面的书籍,在农耕时代,这些书涉及千家万户,有利于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所谓的“医药”之书,指的是医疗技术方面的书籍,同样涉及千家万户,主要是用于解决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

    其实,医药、种树之书在任何时候用处都很大,当时不在烧毁之列,应该容易理解。

    那么“卜筮”是什么呢?古代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说白了就是搞迷信活动。“卜筮”之书就是一些关于鬼神迷信术数的书籍,包括今天大家熟悉的《易经》《日书》(古人从事婚嫁、丧葬、农作等活动时卜测吉凶宜忌的参考书)都属于此类书籍。那么它在当时起什么作用呢?又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呢?

    翻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秦国高层的很多活动,都与“卜筮”有关,尤其在重大决策方面,更少不了通过“卜筮”来提供决策依据。在《史记·秦本纪》及《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不少类似于以下方面的记载:

    “......昔周邑我先秦赢于此,......,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秦文公4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卜居雍。”(秦德公15年)“公伐晋,使卜徙父筮之,吉,涉何,侯军败。(秦穆公15)”“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河北......。(秦始皇36年)”

    在以上记载中,诸如秦始皇出游、秦穆公决定对晋国发动战争以及秦文公、秦德公时期选择都邑等,都需要通过“卜筮”来预测“凶吉”,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

    除了国家重大决策外,其它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行政活动也多与“卜筮”有关,其中最普遍在于地方官处理日常政务,比如《日书》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阴日......,大吉。以见君上,数达......。"“入官良曰:丁丑入官,吉,必七徙。”“......,盗者大面,......,但必夕启北方。”

    可见,古代秦国的地方官员在觐见君主以及抓捕盗贼等决策中,都常以“卜筮”来预测宜或忌。有趣的是,在第一条的记载中,说的居然是选择在某某吉日觐见君王,可以连升数级,升官发达,看来稿迷信活动以求升官,古已有之啊!

    除此以外,“卜筮”活动也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嫁丧娶等老百姓的家常活动中。如《日书》中也有很多类似以下的记载:

    “作阴之日,利以入室”“......,六甲相逆,利以战伐,不可以见人,取(娶)妇,家(嫁)女。”

    可见在当时,大到国家层面的最高决策,中到地方官员的日常工作,小到一般老百姓的家庭生活,都免不了要通过“卜筮”来做参谋,它的运用非常广泛(医药、种树之书也一样),如果也一把火烧毁的话,难说老百姓(也包括官员们)没有怨言,这应该是秦始皇不烧这些书的理由之一。

    然而,秦始皇不烧这些书,应该不仅仅是这些书运用广泛、涉及面太多这一个原因。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或许才是最主要的,那就是统一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并不仅仅是不烧“卜筮”之书这么简单,在不烧的同时,还在大规模的进行了宣传推广“卜筮”活动。根据史书记载,秦朝设立了太卜官,还养着“侯星望气者三百人”等,可见对“卜筮”活动是相当重视,既然如此重视,必有其深层次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秦王朝的长期统治,不仅要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因此,秦始皇之所以不烧“种树、医药”之书,想要解决的就是物质方面的问题。烧掉“诸子百家”之书、“各国史书”及各类诗书等,就是怕这些书中的思想逐渐扩散,使国家各层次的思想多元化。如果不禁止,将不利于维护秦王朝的统治。

    但是,仅烧掉这些“无用、不利”的书是远远不够的,统治者还要有一种工具来愚民,这其中最合适不过的,就是当时广泛应用于各层次、大家都迷信的“卜筮”之书了。

    而作为统治者来说,在国家重大决策等各方面,通过控制“卜筮”之人,来控制“卜筮”结果的凶吉,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控制了“卜筮”的凶吉,再想控制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因此,秦始皇不烧“卜筮”之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想以“卜筮”之书为工具,来控制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统一大家的思想,达到维护其统治的目的。

    然而,秦始皇如意算盘打的虽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从秦孝公开始,秦国经过七代国君,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可是在秦二世几年的折腾下,诺大一个王朝就灭亡了,这恐怕是秦始皇事后没有想到的,个中原因,倒是很值得我们深思。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始皇不烧“卜筮”之书,原来有这个深层次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ru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