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优质文章精汇人物
《杜月笙——女人心中的男人,男人心中的自己》

《杜月笙——女人心中的男人,男人心中的自己》

作者: 枕藏写影视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23:01 被阅读122次

    “打什么,都不能打女人!女人是用来疼的!”

    仅凭这话,杜月笙就俘获了直至如今的、不同年代的女人心。

    杜月笙一生娶了五位太太,怜香惜玉如他、风流多情如他,很难说明,如果不是生命到了尽头,在五太太孟小冬之后,会不会有六太太、七太太,甚至更多......

    心里话加情话,说得都足够动人,杜月笙,是个实打实的话倾大上海的“金句王”!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当杜月笙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怜、可恨又可恶的毛小子。

    几十年的光景,杜月笙始终攥着一把无形刀,一刀一刀,把自己从一块被人踩在脚底的糙石,塑成了让人敬仰瞻望的信念。

    旧上海的传奇标配:旗袍、弄堂、黑老大。

    提到旧上海的“黑老大”,纵使物换星移、风水轮流转,却也必须定格在一个名叫“杜月笙”的人身上。

    “青帮老大”、“上海教父”、“上海皇帝”......

    杜月笙被世人冠上的闪亮头衔太多,但他最属意的,却是简单而又恰到好处的一句,“杜先生”!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因出生在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杜父便为他取名为“月生”。

    前半生,杜月笙的生活就如父亲给起的这个名字一样,活在深夜之下的寒与冷的凄清里。

    人如其名,名如其命。

    后来,国学大师章太炎为他改名,由“杜月生”,改为了“杜镛”,号“月笙”。

    “镛”与“笙”,均为乐器。

    苦于生计的人,转而成了自带风雅的文儒先生。

    月生,是生存。

    月笙,则是生活。

    月生,是前世。

    月笙,则是今生。

    1888年,杜月笙出生于距离上海十几公里的一个名叫“高桥镇”的小地方。

    在他以前,他的家庭乃至家乡,都不带任何传奇色彩。

    童年的杜月笙,在尚未知道生离与死别的重大时,便历经了母亲去世、妹妹送人、父亲去世、继母失踪等一些列悲痛事件。

    没了家人的家,只剩一个空壳破旧的房子。

    小小年纪的杜月笙,成了无人养育的的流浪儿。

    他要吃饭、要不被饿死,于是,今天在张家蹭一口,明日在李家蹭一口......

    家家自危的穷苦饥饿年代,有人来蹭饭,无异于是蹭命。

    杜月笙自然被一个个亲朋好友敬而远之。

    他投奔过舅舅,为了不被嫌弃,就在舅家懂事又卖力地干着各种杂活儿。

    只是,太平盛世的亲戚,是锦上花。

    而乱世危难的亲戚,却是雪上霜。

    杜月笙不是被舅舅骂,就是被舅妈打。

    在别人的屋檐下,即使低了头,也未必能容得了身。

    无人教养的杜月笙,渐渐迷上了赌博,没钱就卖家里的东西,那些破铜烂铁,能卖的都卖了。

    沾染了赌博的恶习,杜月笙更似瘟神一般被乡里乡外的人嫌弃着。

    高桥镇那个地方,唯一给杜月笙温暖,也唯一让他念着的,是在舅舅家的年岁已高的外婆。

    外婆心疼自己的孤儿外孙,却无奈自己没什么养活他的本事。

    杜月笙说,“我想去上海!这里的人都看不起我,我要去上海闯一片天地!”

    高桥镇距离上海算不得远,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

    看看自己的老弱无力,也看看外孙的野性流气,最后,年老的外婆求熟人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杜月笙到上海的一家水果店去帮忙,总好歹给这孩子找个落脚处。

    就这样,卖了杜家老宅的杜月笙,拿着一封介绍信,一头雾水也一心向往地来到了上海。

    十六铺的“鸿源盛”水果店,就是杜月笙初到上海的扎根处。

    擦桌子、扫地、看店、伺候老板、跑码头......

    作为水果店学徒的杜月笙,做各种活儿,一个月可以有两块零花钱。

    十六铺的花花绿绿与热热闹闹,迷得杜月笙睁不开眼。

    赌坊与妓院,都让他忘乎所以。

    因玩乐而一次次搁置水果店的本职工作,老板碍于是熟人介绍来的情面,睁一眼闭一只眼,但杜月笙参加爱国游行一事,彻底激怒了只关生活,不问政事的店老板——杜月笙被赶出了鸿源盛。

    离开鸿源盛水果店,杜月笙又进了第二家水果店。

    这家店的老板,原是鸿源盛的伙计,现在出来单干,既想帮衬一下杜月笙,也想让杜月笙这样的哥们儿过来帮帮自己。

    不同于鸿源盛老板的精打细算,杜月笙在这家水果店,不仅有工资,还会有分红。

    可是,当一个人曾尝试过或者迷恋着一本万利、一劳永逸的捷径,就很难再踏踏实实谋生了。

    赌博,成了杜月笙的魔怔。

    他偷水果店的钱去赌,和狐朋狗友联合起来在大街上抢别人的帽子卖钱再去赌......

    整个是一不务正业、满身恶习、危害社会的不良小青年。

    加入青帮,可以说是杜月笙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还未见过世面只听过青帮名号的杜月笙,拜在了陈世昌门下,又经陈世昌引荐,接触到了上海“流氓大亨”黄金荣。

    杜月笙第一次到黄金荣所在的黄公馆,走的是后门。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身份等级”的存在。

    杜月笙的人生开挂,可以说是因为一个女人。

    她是杜月笙在黄公馆的贵人,也是杜月笙在上海以及这一生命运改写的贵人。

    黄金荣的老婆、黄公馆真正的主人——林桂生。

    一次林桂生生病,有迷信的说法是:

    林桂生身上阴气重,需要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侍病,才能把这股阴邪气镇压下去。

    一同侍病的有四五个人,除杜月笙以外,其余的人都嫌这差事无聊又没价值,杜月笙则不然,他心细眼明,端茶倒水一应琐事都办得妥妥帖帖。

    就机会而言,世上的事没有大小,只贵在能够做好。

    有心人,就是能把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做得超出一般。

    林桂生病好以后,就此记住了杜月笙这个小伙儿,隔三差五便在黄金荣面前夸赞他一番。

    年轻小伙儿被老板娘赏识,是毁誉参半事,更多时候,毁的成分要比誉更多。

    “杜月笙真是个小白脸儿!”

    “那小子吃软饭的!”

    “什么玩意儿,就知道巴结老板娘!”

    ......

    那段时间,杜月笙在黄公馆听了不少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但他做到了一个字,“忍”。

    黄公馆表面做着各种生意,实际里却是靠抢烟土发横财。

    烟土,也就是鸦片。

    有一次,已经抢到手的烟土被黄公馆的一个小厮偷了去,正值黄金荣带着一众实干兄弟在外,林桂生急得不知所措。

    杜月笙自告奋勇,“我去吧!我能把事情办好!”

    说话的时候脑袋一头热,等出了黄公馆,反应过来的杜月笙不禁打了个冷颤。

    偷烟土这厮有没有同伙?他会去哪里?他的枪使得怎样?功夫怎样......

    不过,既然话已说出,那就硬着头皮、拼死上吧!

    冷静下来的杜月笙,分析了黄老板的势力范围、各租界点以及火车站、码头的距离,一番思忖后,直奔英租界......

    单人抢回烟土,杜月笙的智与勇,让质疑他的人,都悄悄闭了嘴。

    从此,他成了林桂生的心腹和得力助手,帮林桂生处理各种棘手之事,一步步参与到黄公馆的核心事务里。

    他对林桂生的称呼,也由“老板娘”,渐渐变成了“桂生姐”。

    杜月笙的有情有义和知恩图报,在林桂生身上最能体现。

    后来的黄金荣,因迷恋年轻貌美的露兰春而抛弃林桂生,是杜月笙为林桂生安排了住宅并一生敬她如姐、奉她如母。

    一个人如何花钱,最能体现这个人的本质。

    买房立业,是常人。

    生意投资,是商人。

    醉心学问,是文人。

    吃喝嫖赌,是烂人。

    接济穷苦,是善人。

    ......

    杜月笙的第一笔钱,没有急于在上海买房买地,而是悉数花在了自己的一帮兄弟们身上。

    大概是从第一次被人称作“月笙哥”的时候开始,杜月笙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大哥”了!

    那种被认可、被尊重、被追捧的感觉,好似长久的阴雨天,终于出现了太阳。

    杜月笙想要的生活,是远离阴冷与黑暗,最好是,连太阳也不再奢望,自己就是照耀众人的太阳。

    也从杜月笙把自己手中的第一笔钱分给弟兄们起,流氓大亨黄金荣就知道,这个人,不会是一般的混混,这是一条池中龙,是要上天呼风唤雨的!

    只是,黄金荣依旧小看了杜月笙飞腾的速度,高估了自己的把控能力。

    杜月笙清楚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紧抓的,在这个上升期,他借助黄金荣的势力,带着不可阻挡的狠厉,头脑与手腕并用。

    哪怕出卖身边的兄弟来赢得黄金荣的信任。

    一个大男人的世界里,家与业,都得是完整的。

    1916年,28岁的杜月笙迎娶苏州姑娘沈月英为妻。

    然而,他并不以家庭美满为人生大乐,他要的远不止小家一个。

    合理的不安分,是一种逆袭动力。

    1925年,杜月笙在林桂生的支持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烟土生意。

    为了三鑫公司顺利经营,杜月笙让出了在十六铺的势力范围,也由此结交了在帮会、军界、政界都炙手可热的张啸林。

    自此,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

    黄金荣因戏子露兰春而与贤内助林桂生离婚,后又因露兰春,不惜与军阀头目卢永祥之子卢筱嘉结下梁子,而被卢家人绑架。

    杜月笙前后找人办事,最终把黄金荣赎救出来。

    这件事,成了“杜上黄下”的分水岭,杜月笙的名气与热度,与日俱增。

    该做的事都做了,杜月笙开始侧重于“做人”,他的朋友圈也不再仅限于帮会和上海。

    那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臭骂袁世凯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困难之际写信求助于杜月笙,杜月笙爽快答应并处理得当。

    章太炎清高一辈子,他看不上的人太多太多!

    说实话,在求杜月笙帮忙前,杜月笙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个本事大点儿的流氓。

    好在杜月笙没理由、没条件地帮了章老一次,就是这次,他在章老心里从流氓的台上走了下来。

    后来,章太炎为杜月笙改名、为杜家祠堂作赋......

    两人相识一场,却相交一生。

    章太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戴笠、张学良、黎元洪......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不少人都是在落魄危难时,得到了杜月笙的帮助。

    杜月笙与人的结交方式,清一色的“诚”字在前,先利人再利己。

    这也正印证了他的那个金句——

    “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锦上添花的事留给别人去做!”

    一个看过世间冷眼的人,才更能切实体会人情的温暖。

    杜月笙在幼时饱受饥寒与白眼,青少年又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一路饱尝冻冷饥寒与苦楚心酸,如何能不懂世情恶与人情薄?

    成熟后的他,有着够劲儿的魄力,所以才能够收住一切锋芒利刃,宽厚处世。

    杜月笙被世人称为“乱世枭雄”,可这枭雄,也是英雄!

    尽管早年靠贩卖烟土发家,但杜月笙一生最大的坚定,在于对民族立场的坚守。

    大上海动荡飘摇,杜月笙始终以民族大义为先,支持各种爱国运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

    也是因为政治问题,他被迫转移去香港,最终,也病逝于香港。

    杜月笙的一生是传奇,尽管他的一生并不是多么清白。

    但一个人的一生,是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总要有或多或少的墨迹。

    这墨迹,是污点,更是真实痕迹。

    好多女人说,“嫁人要嫁杜月笙”。

    是真心话吗?

    只怕大家爱的,是那个奔波化龙后活在传奇里的杜月笙,不是那个带着命运初始化的杜月生。

    杜月笙一生娶了五房太太,依次是:

    沈月英、陈帼英、孙佩豪、姚玉兰和孟小冬。

    他也是见一个爱一个,不同的是,并非一般花心渣男那样爱一个弃一个。

    这五位太太中,孟小冬是大家公认的,让杜月笙用情最深的女人。

    也许,不是孟小冬魅力最大或者刚好是杜月笙喜欢的类型,而是这个时候的杜月笙,褪去了几十年风雨的刀锋与戾气,恰好把柔情给了出现不早不晚的孟小冬。


    他从无人养育、游手好闲、好赌、卖祖宅的“败家子”,到被嫌弃、被嘲骂、被欺侮、欠揍也被揍的“小瘪三”,混成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杜老板”,再至一袭长衫、和善宽厚、慷慨助人的“杜先生”,他活出的,是立体的欲望!

    在大海里未必能做蛟龙,但在泥沟里注定只能是泥鳅。

    当杜月笙看到大世界以后,就驱使着自己做那个主宰命运的大人物。

    他有欲望,更有能控制欲望的能力。

    能大能小,能藏能露,能隐能放。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有人因受过苦难与不堪,一朝得势,所做的事便是把自己曾受过的苦难与不堪,如数复制给其他人,以此来平衡心里的不满。

    杜月笙的做法,不可谓不是大丈夫!

    哪怕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短、兜老底儿地叫他“水果月生”、“莱阳梨”,他也只是儒雅地笑笑。

    不是杜月笙不怕别人笑话自己,而是他深知自己不是个笑话。

    杜先生,最终活出了这世间最精彩的样子——

    女人心中的男人,男人心中的自己!

    ——枕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月笙——女人心中的男人,男人心中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ak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