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文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比较多。散文中的“我”,大多数是作者,这是小说与散文很不同的地方。在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至多在“我”身上,有作者的影子。
一篇具体作品,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常常有可此可彼的情况。例如,冰心的《小枯灯》,孙犁的《山地回忆》,杨朔的《雪浪花》等等,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则认为是小说,这种实例很多,并不奇怪。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周作人指出其结尾有失真处。对此,鲁迅并不讳言,他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这些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朝花夕拾》收录的十篇散文,其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时间基本准确,发生一些小的谬记是可以理解与原谅的。
散文能不能虚构呢?目前看法并不一致。贾平凹说:“一般说散文要写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但我个人觉得散文也可虚构,只要大体真实就行。”
我认为,散文能否虚构问题比较复杂。这是个文学议题,我认为无标准答案。散文的“虚构”,不是小说中的那种上天入地,而是对某些事情发展的合理推演。某个事件你记不清楚,可以在确定的时间背景下推演。虽然不能确定百分之百还原真实,但是可以凭记忆,追述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构想当时的整个情景。这样,你的散文写作就带有一定的虚构。这种虚构不是胡编乱造,不是撒谎,不是吹牛,也不是造谣,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拓展。
散文能不能虚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写,你写下来的,都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