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刘禹锡,是语文课本后,副外阅读的那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賦,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那时小小年纪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一读之下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怀和惜惜之情。
认认真真地用毛笔抄写了来,贴在墙上,纸底添两三笔水和帆,木和山。像是完成什么意愿似的,极是熨贴平和。
小学的暑期一过,就进了运河边的那个中学校,就学到那篇只有81个字的《陋室铭》。
朗朗地读来,竟是沁心香口般,一节课上完,熟熟地就全背下来了。
那时候,初一的课程还不紧。还有周日可到处玩。
周日就巴巴地甩着两片脚,走好几里路到孟家沟,挤上挤得满满人的七路车,一直坐到市里,晕乎乎地在中山堂下了车,瞎转了几圈后,才知道自己转向了。想了想,就花了一毛钱,买了个热热的梅花糕,诚诚恳恳地问那卖糕人:图书馆怎么走?
这个城市里,不见那种竹筒蒸制的容容白白的梅花糕久矣。尤其那糕中一点红,俏皮地要命!
卖糕的南蛮子热热情情耐耐烦烦地指给我:从前面巷口出去,往右手边走,二三百米处有个卖眼镜的店,店旁边有条小巷,过了巷子,往左看,二十米,就到图书馆了。
在图书馆,买了《唐人诗集》,买了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买了《一路云烟》,买了白先勇的短文集。
“一共八块九毛钱”,书店的人看我:“是你看吗?”
”嗯”
”能看懂吗”
”嗯“
心里想着,母亲昨卖菜,说是一天才卖了六块钱。
唐人诗集里没有刘禹锡的别的诗。
后来,读到《游玄都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心下侃侃然同声共气。
读到《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不觉笑起来。
经过,历过,我还好好的活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