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资集体协商
一、工资集体协商
(一)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1.工资协商的期限。
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
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5.工资支付办法。
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
1.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
2.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3.确定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义务。
(四)社会协商
工资集体协商可以超出企业范围,在同一地区相关企业内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此类工资集体协商被称为社会协商。
二、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二)工资指导线的作用
1.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2.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
3.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市场经济下的政企分开。、
三、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原则。
2.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指导线标准,允许各地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当地的工资指导线水平。
3.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协商原则。
四、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1.工资指导线上线或预警线(适用于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的企业)
2.工资指导线基准线。(适用于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的企业)
3.工资指导线下线。(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的企业)
五、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内容和意义
(一)内容
1.内容
2.两种形式:年工资收入、月工资收入
3.三种标准: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
(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
1.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提供条件。
2.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工资关系,形成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体系。
3.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六、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八、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具体目标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的认定与现实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的特征:
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
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
1.按主体划分
(1)个别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在10人以下
(2)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在10人以上
(3)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2.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1)权利争议
(2)利益争议
3.按照劳动争议的标的划分
(1)劳动合同争议
(2)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
(3)关于劳动报酬、培训、惩罚等发生的争议。
(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自力救济
2.社会救济
3.公力救济
4.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
(四)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1.是否遵循法律规范和合同规范是劳动争议产生的直接原因
2.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1.依法处理(合法原则)
2.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正原则)
3.及时处理,着重调解
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
(一)调解的特点
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
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
五、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
六、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七、企业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
八、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九、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