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心目中的优雅是一种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呢?
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想到男生就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风流潇洒,玉树临风。
女生就是柔情似水,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高贵脱俗。
除了这些,我们眼睛看到的优雅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另一种优雅
有一天学校放学的时候,我去接女儿回家,每当这个时,学校门口的马路必定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我看到马路对面涌来一大波正准备过马路的学生和家长,很多家长都紧紧拽着孩子的手,过马路时小心翼翼。马路靠中心护栏的两车道上的车辆看到有行人通过,都自觉地停车,等待行人通过。就算是绿灯,看到学生经过。车里的司机冲行人挥挥手,示意行人先过去,行人才敢缓缓地通过。这些画面是如此地温暖、美好、和谐。只要我们行车多让一让,路更宽,心也就更宽了。顿几时,我觉得这些文明礼让的司机是另一种值得我们称赞的优雅。
礼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一种美德。古代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
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张英的大度礼让,不是骨子里面透露出来的另一种优雅吗?
我们身边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一次我去一个亲戚家,他家正要准备用自己家的一块地起房子。也是为了和邻居争二尺之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那家说这二尺地是属于是他家的,那家说那是属于他家的。邻居说要去叫村里的年纪大一点的人来作证,亲戚说叫就叫啊,谁怕谁。总之争得面红耳赤,面目狰狞,相互指责,互不相让。差点就要打了起来。争了好长的一段时间。这样下去,会大打出手,伤人性命的。之后,我去劝亲戚,对他说:古语说的好:礼让一尺,得礼一丈。都是邻里邻舍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多一仇人不如多一个朋友的好。还给亲戚讲了张英的这个故事。亲戚考虑到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说,“你说的是有些道理的,因此争了这么久也争不出是非来,再争的话,看好起房的日子都会错过了。最多面积少一点也不会少到哪里去,他家多一点也不会发达到哪里去。”我对亲戚说,你这样真优雅!值得大赞!
有时候,出门在外,总是少不了要坐公交车,假期里的大街上通常是行人川流不息的。公交车上也常常是空无一座的。所以,我们一坐公交车就有一个意识,就是一定要抢到一个位置!我也不例外。我也怕站着累的了。也怕抢不到位置来坐的。呵呵。但是有次坐公交车,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当我在乱哄哄的人群中准备上车去挤车抢位时,看到我前面有个中年男子,他总是不急不争的,慢慢的等我们上车。我想这个人怎么这么慢,看上去又猥琐极了,于是我向前挤,尽量的超在他前面。我好不容易挤上了车,抢到了一个位置坐下,终于象完成了一件大任务一样,安心的坐了下来,不管其他人了。坐下来后,才看到刚才那位猥琐大叔慢慢的一高一低的走上车来。他不急于抢位置,一只手扶着车上扶杆,站着。另一只手呢,原来他另一只手是扶着拐杖的!我开始注意起这个“猥琐”大叔来。细看,原来他一只脚不方便的,要依靠拐杖来支撑着才能走路。但是他不象我们那样,一上车就抢位置坐,而是让别人先坐。看到这里,我心里顿时觉得原来这个猥琐大叔一点也不猥琐,和我们比起来,他是那么的优雅。从此,我坐公交车再也不会去急急忙忙的抢位置了。我们也要象大叔一样的做一个优雅的人。他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就是礼让是另一优雅。让我们都变得优雅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