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评述:“礼让行人”听得比较多,究竟什么是“让”的本质呢?就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因此不配!能够获得是侥幸,有了这样一份自谦的心,才会礼让。如果让了之后,觉得自己了不起,做了好事,其实还不如不让,因为那样对自己更真实。上下要让,你我要让,家人要让,万事万物都要让。让就是谦虚,不骄傲。
《雍也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评述:礼仪就是一种约束。不要超越,更不要僭越。
《述而篇》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评述:雅言就和前面提到的一定要宰杀羊来进行祭祀时一个道理,即形式化存在是必要的。例如在一些场合要穿的正式,在一些场合要发音标准,这都是遵从于“礼”,是对别人的尊重。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评述:这里有好几层“礼”,一个是孔子维护自己的国君,是“礼”;第二个是陈司败指出孔子的问题,也是“礼”;第三个是鲁昭公做了错事,是不知“礼”。此处讨论的更多不是礼,而是孔子对待错误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