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妞,但是容貌总会欺骗人,常被误认为是江南女子。这也就罢了,关键是我还瘦,又总是一脸菜色,让人以为我胃口差食欲差,吃啥啥不香,干啥啥不行。你要真这样想,我只能冷笑一声:Naive !
从小到大,我名声在外最响亮的就是——嘴壮,能吃,胃口好,不挑食!
回想起来,从记事起到上小学……高中,直至考上大学离开家,有很多仍让我回味无穷的好吃的东西,无法忘怀。我比较懒,就统一把它们归类为童年的味道啦。趁着还在记忆中,记录下来,以备随时翻阅、咀嚼和怀念。
|| 肉松
难忘童年味道
可能对南方孩子来说,肉松是比较平常的食物,毕竟是源自南方的小吃嘛。但我这个地道的东北三四线小城里的小孩,从小就能基本保证肉松不间断供应,成为日常配菜,更主要的原因是体弱多病,而肉松相对营养丰富,口味浓郁鲜香。所以,我爸妈总是托人从省城买回来给我吃。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但父母在宠溺我这件事上达成了绝对的一致,借钱也要买。豪不夸张地说,我是吃着肉松长大的。
各种口味的肉松我都吃过,猪肉松、牛肉松、鱼肉松、鸡肉松、甚至鸭肉松,等等,但最爱的仍是传统的猪肉松。把它倒入白米饭中,搅拌均匀,又香又鲜,还有点甜,美味极了。即便到现在,我对肉松仍是完全没有抵抗力。虽然知道它其实属于不健康的三高食品,但看到了就无法控制,总要来几口。
|| 豆腐乳
难忘童年味道
腐乳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吃,南方北方都有各自喜好的口味。我上小学的时期是80年代,家对面过一条马路就有一间国营副食店。那是需要凭肉票粮票买口粮的日子,我经常陪妈妈一起去排队买肉买排骨。副食店光线昏暗,推门进去,一股浓重的混合着酱醋的鲜味和各类生肉的荤腥味,扑面而来。
那间店只卖一种腐乳,红色的,泛黄的油腻的食品标签上写着“红方”。腐乳装在一个对彼时的我来说,巨大的陶瓷瓮里,一个圆形包裹着白布起到密封作用的盖子盖在上面。这种散装腐乳在城市早已不见了吧。
妈妈每次让我拿只半大碗,买个三五块回来做下饭小菜。大概几分钱一块,好像一张面值贰角的粮票就足够了。穿着白大卦的胖阿姨,用一双木制长筷子夹出几块来,装进我的小碗里。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看着那晶莹透亮的鲜红色小方块,短短三分钟的路程也无法让我忍住,总是边走边舔边过马路。有一次被坐公交车的亲戚看了个正着,回去大肆宣扬,即便脸皮厚如我这般,也觉得有些羞涩了。
所以,我把这陈年旧事如实描绘出来,也算是很有勇气了吧!
|| 和山楂有关的一切
难忘童年味道
每个人喜好的口味应该是天生的吧,我从小就喜欢吃酸味食品,这可能和胃口好有关系,毕竟总是吃得不少,需要一些消食的东西来帮助消化。
北方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产自当地的水果受季节限制,并不丰富,水果罐头大行其道。山楂除了做罐头,更出名的是糖葫芦、山楂怡、果丹皮之类的零食。总之,对我来说,和山楂有关的一切食物我都爱吃。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生病,在家休学了一整年。亲戚朋友和父母同事经常过来探望,每次来总要带点礼品表示心意吧,在那个年代,水果罐头基本是最合适的不二之选。印象中,山楂罐头整年没断过供,有时,还让妈妈腆脸去那家副食店把我没那么爱吃的某类罐头换成山楂口味的。
有一个小学同学是我的好朋友,她妈妈是医生,所以有便利条件从医院拿回来山楂丸给我同学当做零食(现在的孩子们很难想象吧),而做为她的好友,我自然也跟着一起享受这个福利喽。可是老师管得很严,在学校不能吃零食。于是她偷偷递给我一粒,我装做弯腰钻到课桌下面找东西,赶紧把山楂丸放进嘴巴里大嚼特嚼。偏偏山楂丸个头不小,我如果一口吃下去的话,要嚼好一会才敢把脸从桌面下伸出来,这样很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有时分几次才把一粒山楂丸吃光,也是很辛苦哪。
|| 沟帮子烧鸡
难忘童年味道
沟帮子是紧挨着我所居住的小城的一个镇,听这名字就知道多乡土了。这个地方最出名的就是这款烧鸡了,据说是从清朝宫里传出来的秘方所制。我管不了那么多,就是特别喜欢吃。我妈说我是大老虎,必须要多吃肉才行。各类肉食都中意,尤其以两条腿的家禽为最。
我妈花钱方面一向大手大脚,买吃的东西从来不犹豫。我和妹妹喜欢吃的,或者干脆是她自己爱吃的,自然买的频率就很高。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高级的真空包装,都是商贩推个小车或在菜市场摆个摊位售卖。摆在那里的当然都是成品,所以到底正不正宗其实也不清楚。但买的次数多了,也了解哪家卖的口味好,干净,新鲜,分量足,锁定那家就对喽。一只烧鸡并不大,一般吃两顿就光盘了。哎,每次都意犹未尽,舔舔嘴唇,静待下回。
大概上高中的时候,路边摊兴起一种新的烧烤吃法,叫“烤鸡架”。就是把鸡胸脯及周边大部分肉剔掉,剩下来的整个骨架,烤烤吃。这根本就是一种饥饿营销,越少越让人想念,越想念越觉得好吃。总之,火了好一阵子。
那时我家已经搬到楼房,家附近有一对老夫妻每天晚上,在十字路口摆摊烧烤。他们用料足味道好,生意很红火。后来还专门买了一个冰柜,放在旁边,以满足不断上涨的销量。大夏天的晚上,读书也是很耗体力的,有时,我妈特意跑下去给我买一份回来吃。哇,香啊!吃完就满血复活,继续苦读。
|| 朝鲜冷面
难忘童年味道
我对朝鲜冷面的认知与喜好,仅停留在初中那特定的时间段。有差不多一二年的时间,初中的午餐我要自行解决,父母中午都不回家,有短暂的一段日子我还得负责我妹的餐食,那段时间应该是我做饭菜最多的时候了。后来我妹被我姨姥家承包了,她直接拐去姨姥家吃饭,我也乐得清静和轻松。
就是在那段时间,放学路上,突然发现路边新开了一家小饭馆,连名字都没有,就简单的一个白底红字的招牌“朝鲜冷面”。我一个人,当然能省则省,做什么饭啊!吃过一次,惊为天人。现在回想一下,应该是他家的口味恰好符合了我的喜好。冷面本来就是韧性足有嚼劲口感好,加上汤汁酸口特别中我的意,里面搭配了辣白菜、黄瓜丝、半个蛋和两三片牛肉。一句话,超级下饭。
我每次都和其他女生不一样,点大份的,吃得也超快,“呼噜呼噜”就没了。然后静静地坐在那,看别人细嚼慢咽。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端起碗再把剩下的汤汁喝光。后来那家店被拆迁搬走了,也从此终止了我对朝鲜冷面的念想。因为后来再吃任何一家做的面,都吃不到那种只是酸没有甜的汤了。我妈甚至跟我说,那家做的手艺不正宗,因为朝鲜冷面就是要放糖的。随便吧,至少我曾经吃到过让我大快朵颐的美味,这就够了!
|| 驴打滚
难忘童年味道
驴打滚也是北方小吃。这个名字还真形象,做完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制作这个小吃的食材都是我喜欢的——糯米、红豆沙和黄豆面。
上面不是说了吗,我初中都要自行解决午餐,有时自己做饭,有时在外面吃。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菜市场,方便我买菜。后来看到一对夫妻摆了个巴掌大的摊位,只卖这一样东西:驴打滚。
我隔三差五就会买两三块,经常边走边吃,还没到家,已经都进肚子了。糯米是不好消化的食物,吃几块也差不多饱了,回到家随便做个甩袖汤,炒个土豆丝,这顿午饭就算了了。
有时一放学就想着今天要买两块作午餐,兴冲冲地走到那个摊位前却发现没有人,可能没来也可能卖完提早回家,失望得我啊……只是后来,明显感觉用料越来越不实在,口味变差,豆沙很少,我也不怎么买了。很快考上高中,骑自行车上下学,不经过那个菜市场,就再也没去光顾了。
工作后有一年去北京出差,和几个美国客户一起吃饭,点了一份驴打滚做餐后甜点。那家餐厅在北京国贸,质优价美,驴打滚做得地道又实在,好好吃!我以为只有我喜欢,结果,一个美国帅哥表现出了更大的热爱。他连吃了两块,看表情就知道有多喜爱了。然后考虑到还有其他人没吃,不好意思抢占别人的份额,恋恋不舍地放下筷子,眼睛却没有移开。同桌的一位香港律师是个人精,他看出端倪,对我打趣,让我劝那帅哥再吃一块。果不其然,我一说one more please,他就兴高采烈地赶紧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再说,再夹了一块。
哈哈,原来不只我一个人是馋猫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