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墨街》教学实录
一、品“翰墨街”名
师:同学们,《翰墨街》这篇文章读过了吗?
生(齐):读过了。
师: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阅读后的效果。在黑槐成荫的翰墨街上,有两家店铺,一家店铺的名称叫——?(生:翰墨斋)一家店铺的名称叫——?(生:宜兰轩)
师: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翰墨街上的故事,文章的标题是《翰墨街》,老师如果把它改为《宜兰街》,你们说行不行呢?
屏显:
品“翰墨街”名
文章的标题《翰墨街》能否改成《宜兰街》?
生(发懵的感觉):……
师(启发):注意“翰墨街”的名称和“翰墨斋”之间的关系,“翰墨”的意思是什么。
生:“翰墨”的意思是“书画”的意思,“翰墨街”表明这条街是卖书画的。
师:嗯,不错。这个学生从名称的意思上解释了取名“翰墨街”的原因。还有别的因素吗?
生:用“翰墨街”做街名,应该跟“翰墨斋”有关。用“翰墨街”做标题,表明了作者对“翰墨斋”主人老陶的赞美。
二、评“翰墨街”人
师:这个学生很有思想。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读出作者对翰墨斋主人老陶的肯定或赞美的呢?
生:(读)“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普洱的沏上,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老陶的热情好客。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体现老陶的热情呢?(老师边问边板书:老陶 热情好客)
生:赶紧,表明老陶待客的迅速、热情。
师:好,注意一下老师读这一段文字,比较一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门口的茶桌上摆了杯杯盏盏。”
生:原句是“摆满”,这里是“摆了”。用“满”字更能表现老陶的热情。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仔细读,用心品。
师:还有哪些描写老陶的文字呢?能看出老陶怎样的性格?
生:(读)“最后谈定价钱,不过三两百元。他恭敬地将书轴取下,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说,这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这里体现了老陶对艺术作品的尊重。
师:你能说说是哪些词最能表现老陶对艺术的尊重呢?
生:“恭敬”体现了老陶对作品的虔诚态度,“特制”表明老陶对艺术作品的珍视。
师:嗯,不错。(师板书:尊崇艺术)
师:文中还有一处也写老陶对艺术的尊崇,你们能找到吗?
生:“他顺势望一眼,脸上满是虔诚之色:哦,这幅,您好眼力,这是弘一法师的字呢。”
师:嗯,说得对。从哪个词语上可以看出老陶对艺术作品的尊崇?
生:“虔诚”。
师:不错,一个“虔诚”,我们读出了老陶对艺术的特别情感。老师补充一下,弘一法师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大师,老陶的话中满是对弘一法师的钦佩,这里也能看出老陶对艺术作品的尊崇。
生:(读)“这时老陶过来,说,既然肯花高价买《墨兰图》,看来是真心喜欢。这样吧,我店里有幅隶书,写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赠您,算是给这幅《墨兰图》做伴礼吧,您就别再为难朱先生了。”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老陶的乐于助人。
师:嗯,你分析得很好。(板书:乐于助人)
师:这样看来,老陶是个热情好客、尊崇艺术和乐于助人的人,这应该是人们把这条街称作“翰墨街”的主要原因吧。那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人们不把这条街称作“宜兰街”的理由,也就是,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宜兰轩主人朱先生的为人,从文字中你读出朱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读)“朱先生面不改色,正颜道,我画兰三十多年了,画的兰不输名家!画兰,讲究的是禅意,您看这兰,叶形悠然,雅致非常,哪里不值三万块?”这段文字中的朱先生是个骄傲自大的人。
师:从哪个词语能看出朱先生的自大?(板书:骄傲自大)
生:“不输名家”表明朱先生自认为自己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名家的水平,这里可以看出他的自大。
师:分析得有道理。
生:(读)“他斜看一眼,说,这山水画题材狭隘,技法单一,章法凌乱,稍显破败之色。润格还不太好定,还是当修身养性之作吧。”这段文字写出了朱先生说话尖刻的特点。特别是“狭隘”“单一”“凌乱”“破败”这些词表明朱先生说话不留情面,瞧不起人。
师:这个同学的分析很好,值得学习。他懂得从关键词语上分析人物。(板书:说话尖刻)
生:(读)“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他给人讲:我这里可都是名门正派。”这段文字描写了朱先生宜兰轩的雅致。
师:朱先生为什么要把宜兰轩布置得这么雅致呢?
生:为了卖更多的钱。
师:嗯,这么分析很特别。文中还有哪里能看出朱先生更看重钱呢?(板书:惟利是图)
生:“可是那日,他店里的一幅《墨兰图》就卖了三万,这在翰墨街上算是高价了。”这里可以看出朱先生卖的画价钱很高。
师:我们再来看看老陶卖画的价钱是多少?
生:“最后谈定价钱,不过三两百元。”这里的“谈定”“不过”表明老陶的心里,钱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关心的是把画卖出去。
师:老陶和朱先生都是书画经营者,都在同一条翰墨街上,但两人卖画的价格却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生:(齐)对比。(板书:对比)
师:在本文中,老陶和朱先生还有哪些做法也是对比着写的?有什么作用?
生:两人店铺装饰的对比。老陶“翰墨斋满壁悬挂的字画,行草隶篆山水花鸟,看落款,都是临摹之作。”朱先生“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这里可以看出两人的为人,老陶的翰墨斋装饰简朴,都是临摹之作,表明他是诚信之人。而朱先生店铺布置的“全是兰花”,还有素琴、金经,表明朱先生讲究高雅。但是他店里悬挂的字画,钤印落款都是名家。这表明朱先生经营书画并不诚信,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师:钤印什么什么意思?
生:钤印是书画完成后的最后一个环节,钤上印章表明作者具有作品的所有权。
师:说得真好。看来这位同学对书画文化还颇有研究。老陶明明白白告诉顾客店里悬挂的作品是临摹之作,朱先生冒充名家想卖大价钱。两人的品行高下立判。
生:两人待客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老陶“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普洱的沏上,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这里表现了老陶的热情好客,是真心待人。朱先生“若买者讨价,他就面露不屑”,“ 一番话说得人悻悻而去”“ 他斜看一眼”,表明朱先生瞧不起人,他眼里只识得钱。
师:这样看来,老陶卖书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钱,他是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他是真正的艺术家。而朱先生呢,他经营书画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所以,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
生:商人。
三、悟“翰墨街”风
师:对。刚才同学们分析了老陶和朱先生的多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老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形象,也看出了朱先生是个借艺术谋取钱财的商人。(板书:艺术家 商人)老师在阅读时看到这两句话:
屏显:
老陶: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
朱先生:寻常人家,挂副兰花,让陋室添几分雅意就行了!
这句话中的 “大家”是什么意思吗?
生:“大家”指的是名家,有成就的人。
师:说得对。这两句话一个是老陶说的,一个是朱先生说的,两句话表明了两人对待艺术和百姓的不同态度。你能说出两人对待对艺术和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吗?
生:老陶认为要把艺术大师的字给百姓看,朱先生认为寻常百姓不需要艺术。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出,作者其实是在表明着一种对待艺术对待百姓的态度。我们能用一句话归纳一下吗?
生:艺术要走进民间。
生:艺术不能脱离百姓。
生:艺术不能只给少数人欣赏。
师:说得好!老师也想到了一句话:让高雅艺术走向大众!(板书:让高雅艺术走向大众!)
生:(齐读:让高雅艺术走向大众!)
师:文中其实还有几处暗示了老陶“让高雅艺术走向大众”的愿望,找找看。
生:“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普洱的沏上,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这里“谁来了”老陶都热情接待,表明他传扬艺术并不分人物身份。
生:“我店里有幅隶书,写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赠您,算是给这幅《墨兰图》做伴礼吧,您就别再为难朱先生了。”这里老陶把自己写的作品赠给顾客,表明他是想让艺术走向大众。
生:“这有什么不舍得。若他的字价高得吓人,或是只闷在屋里独赏,还会有几人看他的字喜欢他的字呢?”这里也表明老陶不想把名家的作品闷在家里独赏,也是希望名家的作品能走进百姓中去。
师:读到此时,我们才豁然开朗。小说通过对老陶和朱先生这两个书画经营者对待艺术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让高雅艺术走向大众”的主题。这正是本文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文章结尾作者也处理得非常巧妙,余味悠长。
生:(齐读)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师:读完此文,让我们联系全文,围绕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考一下:你觉得翰墨街上,晚风吹来了一股什么风?又吹走了什么?
屏显: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读完此文,你觉得翰墨街上,晚风吹来了一股什么风?又吹走了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补写句子。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吹来了一股 风, 吹走了 。
生:(同桌讨论)
生: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吹来了一股诚信之风, 吹走了虚伪。
生: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吹来了一股热情好客之风, 吹走了骄傲自大。
生: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吹来了一股高雅艺术之风, 吹走了庸俗和自私。
师:(屏显)
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吹来了一股诚信待人的清风,吹走了虚名和功利;
吹来了一股温馨暖人的和风,吹走了喧嚷和嘈杂;
吹来了一股美好动人的熏风,吹走了狭隘和虚伪;
吹来了一股高雅怡人的惠风,吹走了庸俗和浮华
……
生:(齐读)
师:同学们, 就让翰墨街上的这股诚信待人的清风、温馨暖人的和风、美好动人的熏风、高雅怡人的惠风,吹遍我们的大江南北,吹遍我们的城市乡村,吹到我们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吧!
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