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搬新家后,老房子里就留下了不少的旧物。这段时间,一有时间,我就会去老房子里清理。能用的大多拿回了新家。可用但已显陈旧的,基本上就断舍离了。
住老房子已经有30来年了,积攒下来的旧物甚至连自己都忘记了。有些老物件可以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上个世纪过来的人,一个普通人,从生活的艰辛到逐渐走向温饱,个中滋味只有同时代的人才能体会。
我这样的普通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家里但凡有一点空间,都被各种物件塞满。一是旧物舍不得丢,特别是几乎不再穿的衣服,塞满柜子,另外还装了五六个编织袋。一是见到各种瓶瓶罐罐、废旧包装等,总是以“有用”为理由给收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旧物逐渐躺在了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事实上的废物。人总是有惰性的,想起来的时候,偶尔去清理一下。绝大多数时候,就是视而不见,懒得动手。这一搬新家,才发现,原来破破烂烂有这么多。
不过,这些破破烂烂里有些东西还是能勾起我对往昔的点滴回忆。
比如这对热水瓶,这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即便是现在,也不论它如何升级,它的基本作用还是无法被替代的。从这种类型的热水瓶,到气压热水瓶,再到电热水瓶,抑或现在即热饮水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总是少不了它。
这对热水瓶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物件了。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搬家,从分配的住房到集资房后,它就被“收藏”了起来,再也没有被用过。直到最近被翻了出来。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最终归宿只能是垃圾桶。它的容颜真的和新家不搭。也没有多余的地方安置它。
这个东西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对,这就是煤油炉子。成家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和老婆就是用这个炉子做饭的。那时候,虽然在父母身边,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和老婆一起过二人世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子过得很艰辛,但我们总会在煤油炉子点燃的那一刻,感到二人世界的快乐和甜蜜。
后来单位给我们分配了住房,我们用上了煤火。再后来的1983年,得益于企业的有利条件,我们又用上了生活煤气。这台煤油炉子终于也成了收藏品。搬新家后,我们小区通了天然气,我们家的炉子成了触摸式燃气灶。而这台煤油炉子也在我的清理中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说实话,对它的处理很纠结。
这个东西的年头也是三四十年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许多新奇的东西出现在我的面前。尽管当时学徒期刚满,工资只有31块5,又在谈恋爱,但我还是在同事的影响下,以学外语为名,咬牙买回了这台单卡录放机。但我买回来的第一本磁带却是交响曲《蓝色的多瑙河》。当然,后面确实用它学外语,也很努力,但终究没有学成。后来,家里有了双卡录放机,又有了游戏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有了电脑,这台单卡录放机也就被遗忘在角落里了。
翻到它的时候,我竟然还有点惊讶。突然,我想看看这家伙还能用不。于是,从装满磁带的一个大纸箱里随便抽出一本磁带,塞进卡座,摁下播放键,喇叭里居然有声音,只不过这声音早已严重变味,既不成调,也不连贯。究竟是磁带发霉了,还是磁头坏了,抑或内置电机无法达到正常转速了,总之,它确实已经完全报废了。
大半辈子过去了,随着企业的改制和彻底关闭,我们也步入了晚年。看着老物件,想着老物件最后的归宿,心中的滋味可说是五味杂陈。人这一辈子,可能用过不少东西,但常用的也就那么几个——几件衣物,几件摆设,几样家电,三两个饭碗菜碗,加一张床,便是一辈子。“二八定理”告诉我们,你的全部拥有,真正陪伴你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且,也不会随你而去。
现在的人都喜欢讲断舍离,对于家居来说,确实很有必要。给家留点空间,也给自己留点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