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明明知道很重要,但就是不愿意去做。比如领导一个月前交代需要准备一份汇报材料,需要对重要客户做总结汇报。但是我们日复一日的拖延着,中间也曾安排几个时间段来准备,但总是中途被打断或者没有思路写不下去。直到会议前一天,才如梦初醒,熬夜加班的赶材料。而这个时候往往效率奇高,原本需要一周的事情,一个晚上就搞定了。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做难度较高的工作,大脑的能量消耗会非常高,为了保存能量,人们更愿意去做轻松愉悦的事情,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拖延的习惯。但我们毕竟身在职场,繁重的工作压力要求我们提升工作效率,用更少的时间,赢得职场上的竞争。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克服拖延症吗?
设置一个紧迫的交付时间
既然提前一个月和提前3天来做某件事情的效果没多大区别,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件事情安排在3天后呢?
还是前面的栗子,原来我计划在一个月后和客户做一次正式汇报,以便于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汇报材料。但拖延症的经验告诉我,在会议开始前的3天准备材料效率最高,那么干脆就提前一周和客户约汇报时间。与其在这一个月内被某件事情折磨,不如给自己一些压力,3天内搞定。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对于那些比较大的工作,可以拆分成小的任务,分阶段完成。如同项目管理中的WBS (工作分解结构),将一个大项目拆成多个阶段,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设置里程碑,通过里程碑来确保项目的按时交付。
对一件工作的投入程度,取决于我们能收到多少正反馈,也就是常说的成就感。大的任务做起来冗长而枯燥,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疲惫,工作效率下降;如果将任务拆成小的阶段,每个小阶段完成后都能收到正反馈,就会让我们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后面的工作。通过里程碑来维持项目的紧迫感,既保证了工作质量有提升了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
及时记录灵感
有的时候我们拖延,不是因为懒,而是实在做不下去。比如手边缺少素材,没有工作思路。
由于知道一周后会有汇报,我们的大脑或多或少都会思考素材的准备。平时准备一个笔记本,手机上也有很多好的APP,有灵感的时候及时记录下来,等我们正式开始写材料的时候,可能会欣喜的发现,材料的大体框架已经成型了,这无疑也会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找准工作节奏
我们把一天分成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四个大的时间段,每个人都可以分析下自己在每个时间段的工作和效率情况。
对大多数人来说,早上和晚上相对来说被人打扰的次数会少,时间相对来说更自主可控;白天的工作时间,杂事会比较多,领导开会、同事讨论,时间容易碎片。
所以可以把一些难度较高、需要保持专注的工作,安排在早上或晚上;白天的碎片时间则安排用来收集整理素材等。
当然,早上和晚上毕竟是自己的私人时间,我们更愿意用来陪伴家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白天的工作时间能够更加的保持专注,刻意的营造一段时间来公关。
好的工作习惯在于不断的试错和积累,希望大家都能更好的克服拖延症,提升工作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