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下面就结合辉县市城内小学赵天利老师执教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谈一谈我的感受:
听了赵天利老师的这节课,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她年纪轻,教龄短,但课堂上的那份沉稳与成熟,收放自如,值得大家学习。
一、教学思路清晰,设计合理。
《16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篇幅长,生活背景久远,教学难度较高。第一环节复习导入,首先点明作者和李大钊的关系,直入主题,通过梳理上一节课对文章内容的感知——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形,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紧扣“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李大钊是什么样的人?”这一主线,展开和组织教学。
“精读课文,品析人物”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的语句,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可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头脑中不断完善人物形象的建构。
通过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的形式,把学生的读思议有机结合,并辅以背景资料链接作为铺垫,让李大钊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形象,更加丰满,愈加生动,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二、渗透方法,学以致用。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巧妙引导学生掌握了“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整节课有扶有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设计富有创新性。
引导学生在关注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材料,联系自身的经验,多角度展开相关联想和想象,在深入理解语言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和认知。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又抓住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里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话支撑了李大钊的壮举,凸显了李大钊的人品。赵老师层层引导,跌宕起伏的朗读中,学生对革命先烈肃然起敬,这一点抓得准,抓得妙。
三、重视朗读,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现了读与写的无缝衔接,通过当堂写话,想象李大钊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加深对其人物品质的感悟。升华了情感,达成了目标。
四、教态亲切自然,能关注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后,利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下次录课要改进的地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受益颇丰。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个人认为赵老师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让学生读文字、体会背后深意时,要多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悟,去体会。二是老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当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活力。
让我们共同研讨,不断总结。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感受,不当之处,敬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