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是系统工程

作者: 学习之术 | 来源:发表于2016-10-03 16:17 被阅读225次
    阅读也是系统工程

    阅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你需要在24小时中划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还要学会如果挑书;学会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还要学会怎么读、怎么做笔记;还要想办法解决遗忘问题;还得有一套验收系统,来检验你是否读懂了一本书以及是否已经应用在自身上。

    零、你没时间阅读吗?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我们根本就不重视读书。也许我们嘴上会说读书很有必要,但实际上我们心里的确没重视。因为即使你读完一本实用类书籍,也只有通过你的实践它才能起作用。而且就算是能起作用,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显现。也就是说,读书是为了未来的自己做准备。但大多数人其实是不重视未来的,他们仅仅是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他们也不认为未来的事情重要,甚至有个专有名词“未来折扣”来解释这种现象。

    我自己也是一样,过去一年我也没读几本书。但最近两个月,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开始了我的阅读计划。每个月固定一些钱买书,每天固定时间读书,通常是早晨做完冥想练习和英语朗读练习后就开始花一到两个番茄钟的时间读书。结果,在48天内,我已经读了18本书,并且每天在微博上写点总结心得。当然现在阅读的这些书大部分都是实用类书籍,内容也比较浅显易懂。

    这次阅读经历也让我明白,只要提前把书买好,把阅读先安排在日程中,我就能有时间阅读。而且阅读的进度也是我以前无法想像的,当你真正把阅读当回事时,发现速度会比你想像的快。有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没原来想像 的那么难。也会感叹以前怎么就没去做。

    一、如何挑书

    书单应该自己去找,而且只要自己去搜索,就一定能找到,因为在你之前肯定已经有很多人读过相关主题的书,而且这当中有一部分人肯定会写书评、推荐语等等文章。有些人做完相关主题阅读,甚至会直接把自己阅读过的书放进文章。如如我完成“时间管理”的主题阅读后,在文章中就把读过的十本书放进附录。

    挑书的能力就是需要逐步积累。只要你尝试几次,就会发现直接向别人索要一份书单会害了自己,因为:

    向别人索要书单是使自己的挑书能力逐步退化直至为零的最有效方法。
    --《我的读书经验》李笑来

    下面是我在挑书过程中积累的三个经验:

    1. 作者
      靠谱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通常来说也是靠谱的。在决定是否花时间精力去读之前,可以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作者在该领域中的能力。
    2. 靠谱的人的推荐
      平时看到别人的推荐,先加入亚马逊的心愿单。这样一张清单能帮助你快速找书。
    3. 版权页


      版权页.jpg

      在版权页,你可以看到很多信息,比如出版日期、版次、印刷次数。如果是工具类书,通常出版日期离现在近些会更好。而对于大部分书来说,版次、印刷次数越多越好。像亚马逊还会把一些书的版权页放在商品描述的文摘或者是“在线阅读”中。

    查看版权页也是最快速的一种挑书方法。比如,我在亚马逊挑有关论语的书籍时,亚马逊推荐了六本书,我直接看版权页,发现只有杨伯峻的书超过十次印刷,而其它书都只有一次印刷。于是我就直接买了杨伯峻的《论语泽注》。

    二、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一本书要先从序和目录开始读,因为读完这两部分你就可以对这本书形成一个框架,能大概知道每个章节想做什么,章节之间的逻辑如何。

    1.序

    所有作者都是心机裱,每一本书都是结构性的产物,好东西在序里面,我会花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时间写序言,所以序言是一本书最好的精……
    --《每天听见吴晓波-如何读透一本书》

    2.目录

    目录是结构这本书的框架性的思考,读懂目录后,再去读这本书,你脑子里就会有空间和结构的概念。
    --《每天听见吴晓波-如何读透一本书》

    看目录时,你也可以标注那些你最感兴趣的章节,如果你在进行主题阅读,也可以在目录中直接找到那些与你主题相关的章节。

    3.限定时间和目的

    限制时间和目的都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加深记忆。

    4.精读

    速读其实是指快速挑出对你重要的内容之后进行精读。阅读速度快与慢其实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的。若书好理解,自然读得就快。不好理解,就算你再快,像有些书中说的用手指快速移动来带动眼球运动,这样读又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学快速阅读其实是觉得有那么多书要读,如果不能学会快速阅读,那就来不及了。这就像养成习惯一样,很多人就是觉得需要养成的习惯有这么多,生怕自己来不及,所以就想同时养成四五个习惯。结果就是一个都养不成。阅读也是一样,若是你读得少,那就耐心读,等读到一百本,特别是用主题阅读之后,速度自然会快起来。

    精读方法除了一字不差地阅读外,对那些你觉得特别好的内容,还可以朗读甚到是抄写一遍。这些方法实际上就是让你能有更多维度的体验,以此来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如何做笔记

    做笔记的目的是让你标记那些对你有启发的文字,并且及时记下你的感想。这样不仅能加深你的记忆,也节省重新阅读的时间,同时也能为后面的输出做准备。

    通常有四个步骤:

    1.标记

    阅读得时候,碰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做些记号。先划线、打问号或记下你的感想,然后在这页折一角,方便后面的查找。若是很重要,则可以将上下两解都折起来。当然,如果也可以用便签或是两种方法合用。具体用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及时地标记。

    2.将重点记在目录上

    可以把目录当做这本书的地图,只不过原始的地图还是有些简陋,若是你把一些关键词或相关的结论,或是一些你认为很好的类比或典记到目录上,就相当于你有了一张属于你自己的详细地图。当你看着这张地图,你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我会在目录页帖上便签,需要时就能直接翻到目录页,可以减省不少时间。补细目录时,最好使用“一眼笔记法”,就是看了内容后,印在脑子里,再写在目录上,而不是一边看一边抄。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有助于记忆。

    3.一元笔记法

    读完一本书,做好标记后,我们可以开始写“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具体的格式如下图: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jpg

    毕竟在目录上也不适合进行大段的摘抄和写大段的感想。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单独写一份读书笔记。

    “一元笔记法”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提出的方法,就是只准备一个笔记本,按时间序写笔记。然后用类似于“[读书笔记][《书名》][作者]”这类关键词来建立索引。当然笔记内容不仅仅限于读书笔记,可以是临时的感想,每日总结,还可以贴上其它纸。目的是让你每天都可以记录,如果按主题单独准备一个笔记本,不仅要维护的笔记本数量变多,而且有些笔记本也不能做到每天记录,就不容易养成记录的习惯。

    每周只要拿出一个笔记本,就可以回顾这周做的所有笔记。经常回顾不仅可以加深你的记忆,还可以会有意外的感受 和收获。

    4.导入到wiz笔记

    将笔记电子化的好处就是能随时随地地查看,而且还不会出现弄丢笔记本的情况。不过最大的好处还是在于能快速的检索。当笔记数量一多,最费时的就是查找,电子化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这部分时间。

    四、如何加深记忆

    i-forget.jpg

    若是花了这么多时间读完一本书,结果没过多久就全忘了,那不是太可惜了。可惜的不是我们买书的钱,而是我们消耗的时间和注意力。

    一周至少输出三次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次的输出,而且要尝试多维度的输出。
    通常的输出方式有以下几钟:

    1.做笔记
    2.把每日总结分享到微博微信
    公开的好处就是强迫你认真地写,如果仅仅是自己看,就有可能应付了事。

    1. 复述给别人
      复述时要讲出具体内容,怎么好?好在哪里?而不是说“这本书很多,推荐你读一下”。

    2. 画思维导图
      “画”可以调动大脑更多的区域,画出结构图让你记得更清楚。

    3. RIA便签法
      读书的目的不是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将部分内容应用到自己身上。将那些你需要运用的原则方法记录到便签或滴答清单上,想清楚你要如何应用。然后每天回顾,看看自己是否在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

    4. 写书评或做笔记PPT
      读完一本书后不要立刻写书评,不然写出来的文章可能缺乏客观性。就像看完一部电影一样,可能刚看完时会特别激动、兴奋,评论时也就会更加主观。如果过两天,让自己平静下来,就能更冷静一些。我们通过前三种方法相当于进行了当天的复习,两天后写书评更符合“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规律。

      写作也是一项验收机制,它可以检验你是否真得读懂了一本书。当你尝试去写得时候,就会发现脑子里想得和你写得可能很不一样。原来以为已经理解的概念,在你写得时候却发现根本无从下笔。当你逼着自己写出些内容时,你就会逼着自己深入思考书中的知识,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睡前阅读

    虽然有些书中提到睡前阅读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能让你更快入睡,但都没有给出科学依据。不过试试又何妨呢?总比睡前玩手机要好吧。

    五、读什么

    图片来自彭小六的文章

    知识是一座密林,只有当我们先开出第一条路后,我们才能可进可退,才可能逐渐探索整个密林。没开好这第一条路,我们在密林里东奔西走,或是采集奇花异草,只能说是瞎逛乱走。
    --《越读者》

    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问题读书。先挑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或是主题,然后通过搜索相关书籍。看完这些书,你可能就会有新的问题,所以就继续往前走,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知识结构就是在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构建并完善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是在密林中建立了一座自己的堡垒,然后才能更有目的、更有效率地探索整个知识密林。

    六、主题阅读

    我们开出第一条路的方法其实就是主题阅读。

    由我来说,主题阅读就是由于某个问题或疑惑激发你强烈的好奇,而同时阅读许多种书籍,参考许多资料,有能力找出一个答案。
    --《越读者》

    主题阅读的步骤:

    1. 选定主题或问题
    2. 挑选书籍和资料
    3. 通过目录挑出与主题相关章节
    4. 第一遍阅读
      通过前面的方法阅读,将重点记在目录页,方便后续汇总。
    5. 建立框架
      可先从某一本书的目录建立框架的雏形。
    6. 填充、补细框架
      根据框架,再一次阅读笔记,将所有观点汇总到框架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删减、整理。
    7. 写作
      通过写作来检验你是否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框架性的、自己的理解。

    结语

    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只有使自己产生了变化,获得了成长,读书才有意义。


    附录:参考资料

    1. 《越读者》郝明義著,張妙如译
    2.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奥野宣之著,张晶晶译
    3.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秋叶
    4.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二志成著, 冯适宜译
    5. 《让未来现在就来》彭小六
    6. 《过目不忘读书法》桦泽紫苑著,张雷译
    7. 《超级阅读术》斋藤孝著,赵仲明译

    其它

    1. 《选书的基本原则》 李笑来
    2. 《阅读只有一种:精读》李笑来
    3. 《我的读书经验》李笑来
    4. 《如何读透一本书》吴晓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也是系统工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kj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