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红楼梦,红楼梦的主线便是宝黛两人的爱情故事。我自己最近也对爱情对了一些感悟,因此,便想以此为主题,写写爱情,尤其是青春时候的爱情,这种时候的爱情,虽然有爱之深,情之切,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不由自己做主,因此,不安定感是青春期爱情的最大的特点。
宝黛的爱情也脱离不了这点。虽然贾家白玉为堂金做马,但豪门贵宅往往多为爱情竖起了高墙。这是因为,作为大家族,儿女之间的婚事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更何况在过去,讲究什么情投意合,更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是门当户对。
林黛玉的典型特征是心思重,多疑。虽然她一心都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而且自己喜欢的人也一直很喜欢她,可是她心里一直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当然首先来自她的身世,来自她寄人篱下得卑微和无助,这是她性格中不安全感的重要由来,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年龄并不大,在很小的时候,就只身进入了亲戚家,面对那么庞大的家族,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诗书之家的女儿,起坐都要步步留心,无论如何,都会助长一个小孩子的敏感心理。
林黛玉在贾府中得到的爱并不多。红楼梦中对黛玉好、对黛玉关注的人其实也不多,除了贾母和宝玉,几乎就没别人了。从血缘关系上来说,黛玉是贾母的外孙,自是和贾政、贾赦最亲,可是这两人,一个忙于政务、不喜理俗事,另一个则完全是风流老爷,在红楼梦中出场的次数本就不多,更别提对黛玉的关心了。虽然因黛玉的母亲贾敏过世,贾母疼爱女儿之心转移到了黛玉身上。然而,毕竟,贾母有那么多的孩子,身为贾府中的最长者,她要关心的事情是很多的,也没办法完全关注到黛玉。更何况,黛玉和宝玉经常吵架,也令她老人家足够头疼了。贾母三艳,也都是各有各的心事。因此,黛玉在舅舅家,其实心里有很多苦楚是没办法与人言说的。而青春时期,心思是最敏感的,这个时候,本来就需要亲人的开导和情感的交流,来避免成长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疏离倾向。
(从这个角度讲,红楼梦当中描写的是一大家子的真实写照,从这当中,我们或许也能得到关于如何治家、如何经营夫妻关系、如何养育子女的一些启示。)
这两点是黛玉不安定感、敏感心理的来源。
反映在爱情当中,虽然宝玉的眼里只有她(在书中借由宝钗之口说出,凤姐也明白这点)何况,还有宝玉或明或暗的表明心迹。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中,宝玉把对黛玉的情感明白的表达出来,可惜黛玉听了前面的就走了。从袭人的反应看来,就知道宝玉说的这些话,于当时的他们而言,是有多大胆了。其实,从黛玉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为宝玉发觉,宝黛二人共读为封建社会所不允的闲书,宝玉生病之际通过一只旧手帕向黛玉传递心意,还有宝玉所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都足以表明他对黛玉的心了。可是,奈何性格中的安定感,对现状与未来的忧惧,导致黛玉仍然时时对宝玉的猜忌。典型如,黛玉接了宝玉的手帕,体悟出宝玉的心意之后的情感: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般苦意,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
事实上,爱情中缺乏安定感的,常见于青春时期的男女。往往因对方一点行为就从中解读出对方对自己不喜欢、不上心诸语,或因为对方和别的异性说笑而心里不舒服,这都是青春期爱情的典型特征。这种不安定感的来源在青春期本身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无论是对方,还是未来,无论理想,还是现实,都可能在变。青春期的一方,可能不止一次的思考:拿什么去爱对方呢?对方可能也因此思考:对方因何而爱我呢?这种种变数,还需要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步步的解决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若对方一直都在,那则是圆满的故事;若分开了,就成为青春期独有的爱情而留在心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