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让自己成为超级个体职场菜鸟成长记职业生涯规划
订阅《超级个体》第九感:现实还是理想?

订阅《超级个体》第九感:现实还是理想?

作者: E_pig | 来源:发表于2017-02-23 13:46 被阅读26次

    从小就被问及:

    长大了要做什么?有什么理想?

    那时是不懂什么理想的。即便是现在依然答不出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我只有一个理想——挣很多的钱。于是妥协于现实,什么事情我能干,而且能挣钱,我就干什么罢——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兢兢业业,平平凡凡。

    但其实理想与挣钱或许并不冲突,因为跟随现实与追逐理想是两种策略,可以针对不同的职业类型和不同的职业阶段

    就如老师举的跳舞的例子:

    跳舞是一种高度默契,相互匹配的艺术。人和职业的关系就像是一段舞蹈,是一种动态匹配。

    两个人共舞,一定是一人领舞,一人跟随。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去跟随,主动适应职业;什么时候我们应该领舞,让职业来匹配我们?

    两种策略:资源策略愿景策略

    跟随or领舞

    1

    跟随现实的资源策略(跟随-自己适应职业):

    就是从已有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情,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好什么。

    • 资源策略的优点是:效率高、务实、可执行、收益快、压力小
    • 资源策略的缺点是:不想做、不享受、易惰性、难切换、提升小

    适用职业类型:门槛不高,实践经验为主,知识学习为辅。

    例如写作,老师讲看再多关于写作技巧的书,不如动手写。一开始可以跟随现实——读者喜欢看什么,我写什么;其他作者写作格式是什么,我也照葫芦画瓢。就像小学第一次写作文,我们被要求写三段式、第一句话要体现全段中心思想之类的固定格式。又比如开车,很多人可能由学车到成为老司机,也没有翻过报名时发的那本理论教材。

    我想回到工作上也是一样,选择从事一份工作,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策略。例如最近因为经济压力比较大,在寻找周末兼职,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可以拓宽眼界。假如想要去当销售(商场促销员之类的),我一开始想的是,我并非营销专业出身,是不是先闭关学习一段时间再去应聘,这样至少面试的时候,理论上可以忽悠一下老板。经过本期的学习,如果我真的最终选定销售兼职,我决定勇敢面试,先干起来,再边干边学。

    适用职业阶段:初入职场或进入一个新的圈子,组织强大,而我只是菜鸟。

    刚刚从事一份新的工作或者加入一个新的组织,就算理论再精通,经验再充足,是否能与新环境所面对的情况相匹配呢?不只是刚入职的新人,同样适合“高管空降”,选择资源策略是最合适的。因为新的组织对我的期望和信任是有限的,只能兢兢业业地完成手边的事。组织会根据我的表现,提供资源、培训、沟通。

    记得刚到现在这个单位的时候,领导在新人入职会上特别提出,对于成熟人才(社会招聘),希望我们能摒弃前单位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即便是好的),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适应新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当时我觉得这是老国企的惰性,怎么好的发展思路、工作模式都不愿意引进,一杆子打死?后来我才发现,一方面自己的格局太小,太理想化,那些“好东西”在这里可能并不适用;另一方面领导对我的信任还远远没有达到我写一个文案就愿意冒风险变革的深度。通过本期的学习,我大概明白,那时招聘我,并不是指望我为公司带来什么“好东西”,只是人力资源紧张,有些工作需要新增员工来完成,对我的期望只是我能做好他安排的工作。

    2

    追逐理想的愿景策略(领舞-职业匹配自己):

    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倒推满足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该有什么能力和资源?然后主动地去补。

    • 愿景策略的优点是:满足(实现理想和价值)
    • 愿景策略的缺点是:周期长、进展难

    小时候特别喜欢在本子上画各种舰船(包括武器、工作仓、生活仓等所有能想到的设施),我想小时候的真实理想应该是船舶设计师,只是那时候哪里知道这个词,便在别人问到时,没能答上来。

    或者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影视剧(状王宋世杰之类的)的影响,想当一名口齿伶俐的律师。

    后来干第一份工作,实习期结束后,领导问我的职业规划,我说想先干技术,然后向技术管理岗位发展。那时候因为在实习期看到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憧憬自己能去改变。

    还有过很多理想,当然最终都还没能实现。皆因为选错了策略,所谓好高骛远。

    适用职业类型:需要大量完整专业知识的学习类职业。

    例如律师,即便有过这个理想,却没有选择法律专业,没有深度学习和积累,自然是无法实现的。好在近似的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机械设计。为此,成为了机械系毕业的工科男。

    适用职业阶段:度过适应期或者进入骨干层。

    当在一个岗位,通过跟随学习,度过了适应期,进入骨干层之后,便要转而采用愿景策略。我想怎么做,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告诉组织。虽然此时要达到理想,仍有能力欠缺,一方面可以针对性地去补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已经对我有了足够的信任,会根据我的需求,帮助我实现。

    刚开始开展辅料管理工作的时候,沿用的是之前的模式。我发现了很多弊端,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大都被领导否决(一句大企业常用的话)——以前项目是怎么干的,就照着干,不会有问题。随着我在辅料管理上做了一些小成绩,领导对我的信任增加,渐渐地开始同意我的思路,并为我安排对标学习的资源,直至完全放心的:“你看着办吧。”

    3

    沟通、混圈子、学习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适当地选择合适的策略。因为正如上一课所学,工作是一个持续地通过满足组织需求来自我实现的社会交换手段。有时候组织的需求是我对工作的复制,这便需要选择资源策略来匹配;有时候组织的需求是我对工作的创造,这就需要选择愿景策略来匹配。

    惯例思考:

    在你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分项里,有哪些是属于“有什么做好什么”,有哪些领域属于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聊聊工作吧,前面也想到了辅料管理工作,目前已经能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思路转化为新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而得到组织的认同,在经济上和价值实现上均有所收获。而项目工作的话,目前还是组织安排什么就做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你要领导谁,就要服务谁”这句话的?在你的生活中,你又被谁用服务的方式领导过?

    我的理解一种是引导、诱导。就像支付宝,马爸爸想引导我们去用支付宝,最近支付宝将免费为实体店商制作收银台卡。另一种理解是培养、培育。就像组织希望我能负责刀具管理工作,帮助我参加刀具培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订阅《超级个体》第九感:现实还是理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cb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