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康熙皇帝的四字。小说中,胤禛在九王夺嫡时擅自更改遗诏,弑父杀兄,阴谋篡位,大兴文字狱,是十足的暴君;历史上,雍正皇帝不畏权贵,不怕得罪士绅,厉行改革,许多措施对农民和国家有利,大力整顿财政吏治,是封建王朝治理贪腐最卓越的皇帝,军事上,用兵西北,促进了多民族融合。康熙朝晚年的许多财政、吏治问题得到缓解。雍正皇帝自当皇子获得康熙帝青睐到当皇帝时的许多做法,都符合《道德经》中的主张。

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九王夺嫡时,最积极的非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莫属。他在康熙朝竭力拉拢大臣,打击政敌,许多棘手的差事都畏葸不前,甚至推给四阿哥,然而胤禛却不与之争,努力做好皇帝交给的差事。其实,八阿哥犯了一个大忌,储君和君王终究有所不同(汉武帝曾经对其太子开刀),你身为皇子,能号令群臣,未保不似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来个玄武门之变。康熙帝作为雄才大略的君主,不会不忌讳这一点。
2.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胤禛也有权力欲,也有私心,也想当皇帝。但在康熙帝眼中,皇帝不能仅仅为自己着想,还要为整个满八旗,为整个国家和人民着想。八阿哥一直学康熙帝,却处处学得不像,究其原因,是太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天下苍生,不敢挑起重任。老四却是不顾一切,不怕得罪官僚系统,查国库空虚,查水利,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外其身而身存,故能成其私
3.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从毛主席理论说,雍正皇帝代表的是天下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了维护他“贵”和“高”的利益,必须以天下百姓为基本。所以,厉行改革,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损害了权贵和大地主的利益,但是于国家和百姓来说,却是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反对雍正改革的人,不过是鼠目寸光,看紧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试想,若天下百姓活不下去而举兵叛乱,你作为地主,有什么能力抵抗农民军烧杀抢掠?
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年羹尧是平定西北的大将军,居功至伟,其妹妹也是雍正帝的贵妃。不臣之心,也随着功劳增长。雍正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打击年羹尧,雍正先是极力捧他,加官进爵,甚至默许年羹尧生活僭越违制。年羹尧一步步走向深渊,当达到雍正皇帝底线时,雍正毫不费力地赐死年羹尧,年羹尧毫无还手之力。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雍正皇帝就是大清国的水,水善利百姓而不争。改革得罪了多少人,也使得雍正得到多少骂名,而雍正却毫不在乎,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爱新觉罗家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道德经》五千言,是春秋时老子为了解释《周易》而作,蕴含着无穷智慧,今天先给大家分享这些。我是琅琊笑笑生,喜欢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煮酒论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