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的观察

作者: 阿磕 | 来源:发表于2022-08-02 07:37 被阅读0次

    《鲍鹏山 论语智慧 第5课 三省吾身》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曾子说:“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来往没有信守承诺吗?传授学生道理没有印证练习吗?”

    <向内的观察>

    无论是反省也好复盘也好,都是对自己当天行为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其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短板,并且发现可以改进的项,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曾子提出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思考反省。数字“三”并不代表只有三个方面需要反省,这个三在古代其实是虚数。曾子是列出的所有需要反省内容中,他自己认为最重要并且每天都在践行的那几个方面。

    【反省的方面】

    曾子认为自己每天需要反省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包括了尽忠、守信和传习。

    尽忠,代表尽心尽力,就是为了自己确信并且信任的事情能够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能够尽心尽力地对待人或事,其实就是一种对集中注意力的表现。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被分散,就很容易分散精力或者思考不深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

    守信,代表对自己承诺的担当,这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并且这种关于与承诺的守信的判定,更多地来自于被自己承诺的对象。是自己还好说,但如果是自己以外的人,这样的责任感就尤为重要,有时候这不仅仅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同时,这种担当还伴随着对时间的高度敏感,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曾子认为只要承诺了,就有了Deadline了,反过来思考,这也是我么给出质量承诺的同时,需要实现确定的内容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对,这是一种交往的态度,也是一种对质量的苛求。

    传习,就是对传授的知识进行实践。这是孔子教导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学而时习之”。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练习,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特别关注的现象,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的成长得到保证,让自己的付出不会白费。而这个要求,对于老师和学生同样适用。曾子通过自己先做到,再要求自己的学生在做到的方式,真正实现了言传身教。这是一种治学的态度,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要求。

    【反省的对象】

    曾子表达这三个方面的反省要求是他所面对的对象是自己。并且从自己的反面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得不够好。曾子认为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够向自己的弟子传授,并有说服力。

    我们在回顾一天的生活、工作或者反省自己的问题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先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以便为自己从道德、能力、信仰等方面找到一种自洽的平衡。

    而曾子表述的意思,其实是自己的完成度是否达标,他已经从有没有的情况。升级到了好不好的评判。在他的眼里,这些内容是一个君子必须要做的事情,他需要了解自己的事有没有在这些事情上做到最好,达到自己的预期。这里就包括了替别人做事、与朋友交往、和学生教学这些人际上的关系。

    但因为曾子只是孔子的弟子,所以他与孔子的认知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也许这三个反省的方面对曾子自身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但是如果完完全全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执行的话,在当今社会很可能会变成一种讨好型人格,在某些时候反而变得不那么恰当,容易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正是因为曾子本省的局限,所以“三”这个词,在这里作为虚数的意义就非常重要了。这个“三省”的内容只是对曾子自己适用,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我们在反省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背景来进行调整,别说是“三省”,哪怕每天只能“一省”,都是对自己成长的极大推动,更别说还有很多人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懒得去“省”呢。而这一部分懒的空间,正是善于反省的人,用来与之拉开差距的重要思考方向。

    【反省的积累】

    之所以曾子会有这样的近乎讨好性人格的反省内容,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孔子看来,曾子比较鲁钝,而孟子为这鲁钝进行了解释。因为曾子的父亲是一个志向非常高远的狂者,总觉得曾子的成长与自己的预期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当曾子的反应比较慢时就会挨打。

    曾子的父亲认为责罚是出于爱心,希望小孩子能够改善,他希望,曾子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从而过上与自己甚至古人同等标准的生活。可是,当一个孩子常年处于不达标被责罚的状态下,他的自信心要如何建立,他的成长始终是在一种逼迫的情况下发生,他连反省的能力都被父亲剥夺,如何能够真正健康地成长呢?

    还好有万世师表的孔子,教他学会了“学而时习之”和“三省吾身”的方法,让他走向了独立思考和成长的道路。其结果就是,在父亲年老时,并未就以前的被责罚而抱怨,仍然尽忠,善巧地孝顺。

    这样的孝顺,在在孟子看来就是一种特别值得称赞的行为。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能让别人省力,但是被帮助者,特别是老年人会觉得自己反而失去了价值。曾子的所作所为就是让他的父亲知道,不管年纪多大,依然感到自己有能力为这个社会付出价值。因为服务社会和人民,才是孔子那个年代的最高理想,极致利他才是孔子倡导的精神理念,而曾子的父亲同样也是孔子的学生呀。这同样也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积累。

    【写在最后】

    也许在那个年代,曾子的反省可以启迪很多的人不断的完善自己,可当这样简单的重复经年累月的积累以后,让曾子练就了一种非常强悍的能力,就是控制情绪,特别是对于曾经对他伤害诸多的父亲,他都能保持不抱怨,而是让自己的父亲感受到自己仍然存在价值。这是一种极致利他的行为。而要做到这样极致利他的行为,首先需要把自己的能力培养好,这正是自利利他的一种具体体现。

    反省最大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们仍有改进的空间,并且这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地沉淀。孔子的思想理论就是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足够的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保障。

    本文2299/累积39114/目标300000 完成进度13.03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内的观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md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