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烟雨亭古风小酒吧心灵之约
著史并称(10.下)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

著史并称(10.下)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

作者: 弥笃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21:27 被阅读0次

附扁和缓,中古并称四大著名医家,分别是俞拊、扁鹊、医和、医缓。

扁鹊

“扁鹊”本是传说中远古能为人治病的一种鸟,也是远古医家的名号。在战国时期有名医者叫秦越人,医术精湛、出神入化,所以百姓们将其称作扁鹊,久而久之成为他的名字。

扁鹊.网图

扁鹊医蔡桓公:扁鹊游医到蔡国,蔡桓公因他名声很大便宴请他,但见到蔡桓公以后扁鹊却说:“王上您有病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蔡桓公很不高兴,我好意宴请你怎么能乱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血脉,不治会加深的。”蔡桓公仍不信,他觉得自己明明很健康。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蔡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蔡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这回扁鹊一见到蔡桓公,就赶快避开了。蔡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治疗;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我已无能为力。”果然,5天后,蔡桓侯身患重病,但扁鹊已经离去,蔡桓公就这样死了。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

起死回生:扁鹊路过虢国,听说太子死了半日,人们正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问明情况后,扁鹊认为太子并没有死,而是得了“尸厥”症,一种会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看着像死去一样,其实只是鼻息微弱。他采用针灸结合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混合使用八减方的药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阴阳调补两天以后,太子居然完全恢复。从此,天下人便有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说我只是将活人的病治愈了。

扁鹊游医天下,既会为诸侯看病,也会医救百姓。并且医术高超,擅长的科目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扁鹊最重要的贡献,是作为四诊发明鼻祖,历史首创“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理论,被记录于《难经》中。后世将扁鹊、黄帝、岐伯、张仲景并成为“医家四圣”。

相传《难经》为秦越人所作,但内容上看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大概在汉代,可能是假扁鹊之名。

秦和

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当时晋候得了病,秦国便派医和前去诊治,但秦和认为晋侯的病不能治了,由于常伴女色,已经迷惑了他的心智,令其上瘾了。

晋候问说为什么不能治,秦和只能详细讲解:“天有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未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论述,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

医缓

也是春秋时代秦国名医。晋景公有疾,求医于秦,秦恒公使医缓治之。缓为之治,谓:疾不可为也。其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这是早期对病情的理解,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医缓成为当时著名医家的代表。后世常把和缓并称,作为当时名医之代表。“病入膏忙”便来源于此。

从此三人可以看出,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善医,名不虚传。

相关文章

  • 喻姓的由来

    传说五千年前,黄帝的臣子中有三位名医。他们是雷公、岐伯和俞跗,而名气最大的要属俞跗了。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

  • 客从长安来

    有关按摩术的绯闻 由扁鹊、俞拊一脉相承而来的经脉医学,从有了模型,大约露出来冰山一角了。...

  • 岐伯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一般认为他是陕西岐山人。 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

  • 黄帝内经

    我们看一下岐伯对黄帝问题的回答。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连翘

    传说 相传,五千年前岐伯在这里采药、种药,岐伯有个孙女叫连翘,一日岐伯和孙女连翘在山上采药时,岐伯自品自验一种药物...

  • 《黄帝外经》之六十五《八风命名篇》

    少俞问岐伯曰;八风分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乎?岐伯曰:然,少俞曰:东西南北,不止四风,合之四时则八风,不足以概之也。岐...

  • 《黄帝外经》之五《天人寿夭篇》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然乎?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

  • 《大荒落尘决》九大门派设定之岐鹿派

    1、命名: 岐伯为黄帝的老师,《黄帝内经·素问》,就是以黄帝与岐伯一问一答的形式所著。 岐伯是中国上古著名的医学家...

  • 《黄帝外经》——天人寿夭篇第四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然乎?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

  • 如何长生不老?

    有一天,黄帝问岐伯:“如何长生不老?”岐伯是黄帝的老师,是个大巫师,懂玄学,能接通天地神通。 岐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著史并称(10.下)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uk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