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贴的只为喝杯好咖啡上看到了关于soloist coffee的访谈,感觉挺不错的,看着离家也不远,中午带着Cathy溜达着就过去了。店面就在杨梅竹斜街,铃木食堂再往里走一点,以前经常晚上接Cathy下班后一起过来在铃木吃饭,倒是没有更往里面走两步发现这家店。
进门以后,咖啡师就会招呼过去点单,如果不太了解的话,咖啡师会根据平时的口味进行推荐。
这次是来品咖啡的,点了店里很有特色的“味觉之旅”,是一次对三款咖啡豆进行品尝,咖啡师会依照杯测的流程来进行,不过并不是标准的杯测,而是用手冲制作三款咖啡,毕竟客人是来喝咖啡的,不必搞那么大的架势去杯测。我选择了一款肯尼亚,两款埃塞尔比亚的豆子。
- Kenya kirinyaga AA
- Ethiopia Sidamo
- Ethiopia Yirgacheffe
Cathy点了一杯冰滴咖啡,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能喝到真正冰滴咖啡的地方不多,制作时间长而复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准备“味觉之旅”会比较麻烦一些,冰滴咖啡先上来了,用的郁金香型的杯子,有种品红酒的感觉。里面放了两大块冰,刚喝的时候酸度很明显,老板说是用的肯尼亚的豆子,随着冰块慢慢融化,品尝不同浓度时的味道是一种享受。

“就像品威士忌一样。”
“对,就像品威士忌一样。”
和老板相视一笑,我又拿着Cathy的冰滴咖啡喝了几口。Cathy不爱酸味,但是随着冰块融化,也觉得越来越好喝。
在稍作等待以后,开始了这次的味觉之旅。
-
咖啡师拿过来刚刚磨好的豆子过来,让先闻香。这个时候闻的是咖啡粉刚刚研磨过后的干香。
闻香
-
接下来以简单的手冲方法,做出三杯咖啡。这个其中的手冲方法有什么讲究,我不大清楚,下次再去的时候请教一下。
手冲咖啡
-
接下来就是品尝了,在换品种的时候用水漱漱口。在不同温度比较三种咖啡的不同。
标准的杯测流程比这个复杂,就不班门弄斧的介绍了。但整个味觉之旅的过程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真是非常棒,可以对三款豆子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比较之间能更加清楚的了解一款豆子的特性。
没有专门学习过杯测,不大会用风味轮上的词汇来描述,只是随意谈谈我对这三款豆子的感觉:
- Kenya kirinyaga AA:入口最明显的味道就是明亮的酸味,接下来就能慢慢感觉到果香,能感觉到很丰富的味道,但不太能描述出来,在咖啡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比较好喝。
- Ethiopia Sidamo:在咖啡刚冲出来的时候闻香味,感觉一股很浓的带着点药物的味道,不是太喜欢。但是喝的时候,感觉非常浓郁的味道,有巧克力和一点焦的味道,是这三款里面感觉最特别的。
- Ethiopia Yirgacheffe:耶加雪啡,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款豆子,以前也常买。比Kenya kirinyaga酸度低,果香味丰富,也是趁热比较好喝。
这次品尝之后,感觉Ethiopia Sidamo很特别,想带点回家,但当时店里没有了,只能等老板下次烘焙的了。Cathy点了一块原味芝士蛋糕也很好吃。
非常愉快的一次味觉之旅,招待对于咖啡比较了解的朋友,以后又有了一个好去处。
在大众点评上看了一下大家对于这家店的评价,很多人都反应服务不好,老板太摆谱。我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这种感觉,反而很喜欢这种专业,不过能感觉到老板对于自家咖啡的一种骄傲,和对于整体氛围的一种控制感。既然有这么多人说服务不好,也是有一些原因。毕竟大部分人不是那么了解咖啡,如果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和交流,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对于精品咖啡文化的传播也更有好处。
图片都是手机随意拍的,没太对好焦,不好意思了。

我有一个个人的微信订阅号,喜欢使用微信阅读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