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怪木西西的文章《由吃饭所联想到的东西》有感。
菲律宾有很多华人,多数是闽南人,且多来自晋江。所以,他们都会说闽南话。2010年我赴菲任教的华校,主任祖上就是晋江人,主任太太是南安人。他们都是第三代华人,爷爷那一辈来到菲律宾。主任夫妇都会说英语、菲律宾语、普通话和闽南话。
主任也已经当爷爷了,所以现在第五代的华人已经上学了。但是这些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说闽南话。
初到菲律宾的华人都是通过华人团体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菲律宾有大大小小两三千个华人社团。各个姓氏的宗亲会,以祖籍地命名的同乡会,以在菲律宾居住地区命名的华人商会,留学台湾的华人组成的校友会,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这些华人社团定期聚会,基本每月一次。所以菲律宾的中餐业非常发达。且都是香港广东请来的大厨,海鲜酒家等等。我们学校就是当地的一个华人商会办的。商会、学校董事会每个月轮流开会,所以我和舍友就有机会不用做饭,商会领导(学校董事)就带我们出去改善伙食。
每年重大节日更不必说。中秋的时候,闽南有博饼的习俗,这个也被带到了菲律宾。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不仅中秋商会聚餐时大家一起玩,去年,商会还组织了全校学生一起玩。圣诞节和春节也是非常隆重,除了吃饭还有抽奖。舍友曾经抽到一个“苹果”手机。我曾经在一次大型聚会上抽到了头等奖。还有志愿者抽到电视。商会一般两年一届,所以换届选举也非常隆重。
我们最常去的一家酒店叫“乐苑”,商会开会常常选在那里。因为这家店的老板也是我们商会的成员。商会开会一般就来十个董事左右,加上我和舍友。一般点十道菜,一桌下来,花费大约是4000比索,相当于人民币600多。我记得有一次出去吃饭,商会理事长柯先生来接我们,最后他买单,才知道当晚是为了请我们两位吃饭。
说到柯先生,他算是比较晚到菲律宾的,是第一代移民。他是厦门人,大约十多岁的时候去了菲律宾,白手起家。他说,那个时候他加入宗亲会,其他老华侨都帮助他,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都是老华侨帮他担保,只需要很少的本金。慢慢地,因为勤奋,大家都越来越好了。
菲律宾人和华人比较起来,华人实在是太勤奋了。菲律宾人还普遍没有储蓄的意识,挣多少花多少,甚至信用卡消费都提前花掉了。菲律宾的普通工人薪水都是每周一发的,老师是每半个月发一次。所以......
菲律宾大型超市最多的既不是家乐福也不是沃尔玛(这两家完全没有),是一家叫SM的企业。马尼拉有全亚洲最大的SM,在海边,叫mall of Asia,原来菲律宾的首富是陈永栽,他旗下的产业多数是银行、航空公司等等。主任说,按照菲律宾人的消费习惯,最后肯定是SM的老板成为首富,果不其然。
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到重点。我们每次出去吃饭,即便是在四星级酒店,吃不完的东西,大家都会分类打包带回家。有时候,商会聚餐有两桌人,吃完饭后,服务员会把剩下的饭菜分类装好,放在离开时必须经过的门的旁边。刚开始的时候,商会的华人们会叫我和舍友挑自己喜欢的带回家。后来他们都知道我喜欢吃蘑菇,所以蘑菇都归我们。打包回家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人觉得别扭。
菲律宾的华人大多不喝酒。在菲律宾三年,大大小小的宴会参加了不下四十个吧,餐桌上最多的是碳酸饮料。我最喜欢的一种是叫做calamansi的小柠檬做成的果汁,有的酒店提供新鲜的calamansi做成的果汁,有的是听装的饮料。我都喜欢。那种小柠檬对嗓子好,被菲律宾人当作醋来用,超市里也卖,平时我们也买了泡水喝。
三年了,我唯一一次在餐厅上见到酒,是在两年一次的商会换届典礼上。其他时候,很少。印象中大使馆举行的国庆酒会上都是冰茶,没见到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