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可可狮专家微课笔记
20171023-学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20171023-学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作者: 毛豆妈妈1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16:36 被阅读42次

课程名称:学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1023

主讲老师:费小玲

整理人:芳芳

校对人:文

编辑人:毛豆妈妈

点击查看《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集体亮相介绍

讲师介绍:费小玲

国家二级咨询师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

同济大学教育学硕士

十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经验

主编《心理成长》一书

禾悦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始人

做父母需要有自信,也需要自省。

每当碰到麻烦的时候,父母要多看看自己,是对孩子不满意,还是对自己不满意;是孩子让你生气,还是别的事情已经积压在情绪里。

每个母亲所希望的和颜悦色并不取决于孩子,而是取决于自己。

妈妈这个容器足够大,孩子才能成长地足够好。

课程内容:

怎样成为孩子的情绪容器?

四面铜像:喜、怒、哀、乐

想一想:

你每天呈现的是什么样的脸?

在工作场合、在家里你是哪一种脸?

你的内心是哪一种脸?

你的爱人是哪一种脸?

你孩子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孩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古人说:相由心生。你的面相是由你的心产生的,面相和你的心是相呼应的。你很爱你的孩子,但你每天都是一张愤怒的脸,可以想象你的孩子每天看到是怎样的爸爸妈妈;你每天呈现出一张皱着眉头、悲伤的脸,你的孩子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反过来,我们也多去观察我们的孩子,他每天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知道他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吗?

场景1:爸爸出差买回来一只玩具小狗,只要按一下小狗爪子上的按钮,它就会唱歌、扭动,而且声音很响亮,很逼真;家里有个一岁多的宝宝,他第一次看到这只小狗突然的声音、动作把他吓得哇哇大哭,转身就扑到了妈妈的怀里;而邻居家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看到了,却兴奋的跟着一起扭动,嘴里还跟着哼哼,很开心的样子。于是,爸爸就说:“我们家的宝宝太胆小了”。

分析: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场景。这位爸爸的回应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错误的。他没有回应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而是给孩子贴了“胆小”的标签。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儿和儿童在情绪、行为反应的方式上存在差异。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对待日常的事情、人,他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我们要去了解孩子为什么有不同的情绪。从而更好的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情绪不仅仅是表情、声音,还是一个丰富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情绪的构成:

感受

生理反应

认知

目标

场景2:一个小男孩看到他的三岁的生日礼物是一辆很漂亮的玩具汽车,他非常开心。

分析:他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就是很开心,很兴奋。

伴随着他的心率加快,他整个人会高兴,嗨起来;这是他的生理反应

他会有一些认知活动,他为什么会高兴呢?因为这是他想要的。

紧接着会有一些行为的驱动。想要去接近这个玩具,感谢送礼物的人。

因此,情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孩子哭,不是说叫他不要哭就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尽量去理解他这样的一个过程。

情绪的发展顺序

在出生的第一年里面,情绪是慢慢出现的,相继出现的,不是一出生就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七情六欲的。

婴儿一出生:会反应,会表现出感兴趣、痛苦、厌恶、满意的面部表情,它是一种反射性的反应,不是因为社会刺激、互动带来的反应。新生儿一般会对饥饿和刺痛表现出痛苦的样子,这是比较早的情绪。

1个多月-2个月:会出现社会性的微笑,是真正意义上的微笑,是有目的,有认知,有感受的;他用这种微笑让照顾者留在他的身边,继续很好的照顾他。

2-7个月:愤怒,悲伤,喜悦,惊奇和害怕等初级的情绪会出现。

6-7个月:婴儿会对家人展露出最开心的微笑,会有陌生人焦虑、恐惧。

6-8个月: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14-18个月:分离焦虑达到巅峰,然后慢慢的下降。

即使是学龄儿童,甚至青少年,他们如果与所爱的人长时间的分离,都会有焦虑和抑郁的表现,所以各位父母不要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孩子跟父母分离很久,或爸爸妈妈出差非常长的时间等。

2周岁-3周岁以后:会出现刺激/复杂的情绪。如尴尬、羞愧、内疚、嫉妒、骄傲等情绪。这些情绪非常重要,他会妨碍或促进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左右的儿童会用“好”“不好”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在成功完成一项困难任务以后,会表现出明显的骄傲,可能会用微笑、喝彩等来显示他的骄傲。在没有完成一个简单任务的时候,他会有羞愧、低头、消沉或者说“我不会做这个”等表现。

上学以后,孩子的情绪会进一步发展成熟;要面对的情境更加复杂,生活中的事件也更加丰富。儿童焦虑和恐惧的原因不能直接解释,或应对的威胁转为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如:面对学业的挑战,渴望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希望被同伴接纳等。

11-14岁以后:烦恼增加很多,开始变得烦躁、易怒、敏感。这个阶段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呵护、关爱。伴随着性成熟,会产生一些心理和激素的变化;变得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再加上会跟父母或老师意见不同,有冲突;在生活中有压力的事件越来越多。所以,青少年早期的孩子情绪的分数有所下降。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随着孩子的成熟,他们不仅能体验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而且在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恰当的解释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功能也不断提高。在早期,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有限。如:幼儿园小班:会陪着别的小朋友哭。大班:会表示同情、安慰。所以,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父母特别不能做的事情:假装离开,莫名其妙的哭。

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是逐渐在增长的。小婴儿没有办法调节自己情绪。

2-3个月的婴儿:父母需要帮助婴儿学习调节情绪。

1岁的宝贝会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如身体摇晃,咬东西等。

学步儿会通过说话、玩玩具转移注意力,并需要成人的安慰。

2岁左右的孩子会谈论情绪。

3-6岁可以采取认知策略办法调节消极情绪,来克服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父母怎样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回应?

所有的孩子都是带着2个问题来到人间。第1个问题:我是谁?第2个问题:我如何活下去?第1个问题关系到孩子的自我定位,世界观,人生观。第2个问题关系到孩子的基本需要,生存之道以及他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度过一生。

孩子最早期的需要是让他知道有一个温暖的人在照顾他,自己是安全的。虽然父母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但常常会忽略掉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一无所知。

父母对于孩子情绪的错误回应:

1.忽视

2.否定

3.压抑

4.夸大

父母要学习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第一步:教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三步:用孩子的方法去处理情绪

(比如用运动、画画、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对话等处理孩子自己的情绪)

情绪绘本推荐

培养孩子读绘本可以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父母可以通过绘本理解孩子的世界,学习教育孩子的智慧,比传统的说教好的多。

1.生气和愤怒:这是正常的情绪。愤怒是个人的目的不能达到或一再受到妨碍而逐渐积累起来的紧张,而产生的情绪。父母要引导孩子表达,然后才是如何处理。

绘本:《生气汤》、《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卡夫卡变虫计》

《野兽出没的地方》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也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比如:用纸做一个情绪垃圾袋,把不开心的事情扔进去,通过游戏对情绪评分,大自然有疗愈功能。

2.害怕和恐惧

绘本:《床底下的怪物》《胆小鬼威力》《天空在脚下》《黑黑的故事》

《勇气》

3~5岁,容易怕黑、害怕床底下的怪物、害怕妖怪。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还不能区分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孩子旺盛的想象力会想象出一些不存在的东西,他们以为是真的,从而感到害怕。

6-10岁,害怕动物,担心走丢,失去爸爸妈妈,担心爸妈离婚,吵架,死亡,遇到挫折,容易担心不受同伴欢迎。

11-18岁,大多数能够克服自己的恐惧,不像小时候那么紧张不安,害怕学业不理想,担心没人喜欢。

焦虑和不安

孩子的焦虑和不安也是有各种各样。

焦虑父母晚来幼儿园接他;焦虑牙齿摇晃了

焦虑玩具找不到了

焦虑父母忽视他了

焦虑长得和别人不的不一样

焦虑名字太特别

 

绘本:《妈妈发火了》、《糟糕身上长条纹了》《我的名字克里桑丝美美菊花》

4.分离焦虑和哀伤

绘本:《阿文的小毯子》《一口袋的吻》《魔法亲亲》《我的忧伤像一头大象》《我的爸爸叫焦尼》《爷爷变成了幽灵》


5.嫉妒和公平

绘本:《我为什么讨厌吃奶》《愿望树》


总结:

当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生气的对妈妈说:“哼,我讨厌你,我不爱你了”,这时,妈妈需要微笑,坚定的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爱妈妈,但是妈妈永远爱着你”。这时,小女孩的表情会柔和下来,因为她的情绪被回应,被允许,被包容了。

当一个8岁的小男孩刚起床就不开心,好像故意惹事,把小妹妹弄哭了;他的爸爸就要处罚他;他的妈妈说:“噢,他大概心里很烦,因为今天要去看牙医。我们大家要体谅她。”这时,小男孩突然安静下来了。因为妈妈回应了他的烦躁不安,而不是批判他的行为。因为他被理解了,所以他放松了。

所以,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至少相信孩子的情绪是多么需要被回应。父母在让孩子学习特长、技能的时候,能够细心的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能够成为孩子的情绪/情感容器。因为我们父母的职责不只是为社会培养一颗螺丝钉,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会员答疑:

问:孩子快两周岁了,在外面看到什么东西都想要,买了这个又要那个,不迁就他就哭,很大声的哭,我很生气,又不能打骂他,请问老师要怎么办?

解答:共性问题,对世界越来越好奇,孩子有了物权意识。

他看起来想要很多东西,这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他,他的确是对这个世界非常的好奇,可以允许他看一看;但这时要慢慢的输入规则。比方说要动别人的东西的前,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他想买很多东西,可以和他协商只能买一件东西。你要平静的告诉他规则,而不是对他吼叫或者打骂;你越是吼叫,他也觉得这个事情好像要多折腾一下;所以你要很平静的告诉他你的规则,你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理解他希望拥有事物的权利。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相关文章

  • 20171023-学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课程名称:学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1023 主讲老师:费小玲 整理人:芳芳...

  •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接妞放学时看着她一脸不开心,她的小伙伴告诉我,今天妞在学校哭了几次!这时妞嘴角一撇眼泪又下来了,泣不成声,边哭边说...

  •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孩子:我要买饮料,我要买饮料。你不给我买饮料,你是个坏妈妈。你害我吐了,我要吐你身上。我要买饮料,不给我买我打你。...

  • 好妈妈,学做抱持孩子情绪的容器。

    事件一 儿子今天很早就起床了,自述六点多就起来,可惜老师七点多还未布置作业,于是无聊的他又在沙发上睡了起来。 我起...

  •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被孩子需要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被孩子需要 早上9:47,我的微信电话突然响了,是儿子拨过来的,怎么回事?心中一惊,现在是儿子那...

  • 【绘本分享--罗伯生气了】生气的爸爸和生气的儿子之间的情绪管理故

    【情绪管理、生气、亲子】 ⭐做孩子的“容器”;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时间和空间。 【法】米雷耶·阿隆索 / 文图 ...

  • 妈妈情绪稳定,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第一次听到“情绪容器”这个词儿,是听武志红讲谷燕面对高烧中的10岁谷爱凌时,情绪稳定、抱着孩子、肯定孩子的情绪,武...

  • 教育日记—5🌹

    1-管理好情绪,在孩子面前做情绪的引导者。 2-管理好母亲的角色,做好孩子接纳的容器。 3-情绪勿迁怒。 4-钱的...

  • 做孩子的容器

    当老师总是跟你反映,你刚上小学的孩子上课时,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一个班级有这么多孩子,如果个性化对待每个孩子...

  • 做孩子的容器

    关系的实质,是看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传递焦虑的,是关系中的问题制造者;而承接焦虑的,是在承受问题制造者的痛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1023-学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e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