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427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40124/4d01dd51f21868a3.jpg)
除了经济基础,其他的几项我感觉自己都具备,可为什么还是战战兢兢呢?
可见,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啊,没有经济基础,其他一切都有种无根之木的感觉。
生而为人,时时刻刻处在经济基础的挣扎线上,是可悲呢?还是可悲呢?
~~
知识储备,感觉不少,但是拿出来用的却不多,于是,这知识就成了一股气,卡在喉咙里,一点用都没有。
无论是哲学美学,还是心理学人类学,都有所涉猎,都有所了解,但是在生活里却没有用武之地。
越来越发觉,自己缺少了一种能力,一种把知识用在生活中的能力。
一直到现在,都在不断地读着书,但是书里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严重脱节,许多事情的发生,又能够在书里找到类似的片段,遵循着雷同的规律,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事情。
如此看来,书籍,阅读就是我生存的靠背,它指引着我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
经济基础,是比较匮乏的。
上班二十年了,对于自己的工资一直是没有准确数字的,每一次家人问起来,我都说不知道,不清楚。
一直在写着文稿,靠着若有若无的稿费度着不咸不淡的日子,对工作中的职~称评审的事情,丝毫没放在心上。
如今,二十多年了,我依然还是十多年前的工资数,与同年毕业的老师有一大截的差距。
我在反思自己,对于这个东西,到底是怎样的态度。
丫头说:给你三十万,和给你三万,你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或许这是真的,因为几十年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习惯。
~~
持续的稳定情绪,可控的生活节奏,这些因素对我来说是比较给力的。
因为性格的原因,情绪比较稳定,自认为有那种泰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的情形。
有朋友说:你的沉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丫头也说:你似乎没有脾气。
只有我自己知道,脾气通过其他的途径已经消融殆尽了,这是其他人感觉不到的比较大的原因。
~~
经历了太多事情之后,对生命越来越看得开。
疼痛,压力,失望,伤感,喜悦,这些似乎都是一种额外的馈赠。
三年疫情过来,父母亲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了通透的认识,即使认识到癌细胞的重~现,也不肯再去医院。
对于此,我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再次陷入迷茫。
带父亲去医院,不外乎化疗,这对于身体的特大伤害,是父亲不愿意看到的,不愿意经历的。
再说,又要一堆不少的费用,父亲更是不愿意面对我们手里的困顿情形。
想着这些,对于自己经济上的困窘,格外忧伤,这是早年没有考虑过的事情。
~~
没有钱,尽孝无力,照顾孩子也无力。
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之前对经济的模糊概念,有了许多懊恼的心理滋生。
看着父母亲难受的生活的情态,越来越感觉着,没有经济基础,就等于什么也没有了。
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又有了些不一样的感受,身体调整好,让自己努力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让自己形象也有所改变,至少让父母看到的时候,不再以为自己身体不适或者心情不适。
再说,父亲需要去医院,这是眼前急需要解决的事情,努力朝着经济方向努力是尤为主要的选择。
不能够让自己一无所有,除了钱,啥也没有了,这样的心态很崩啊!
读与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