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我认为是双方互相理解,达成共赢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前提是尊重。
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沟通,因为不懂的沟通的方式方法,我无意当中伤害过很多人。
第1个故事:
上学时候,暑假做兼职,工作2个月后我已经是业绩最好的实习生。因为马上要开学离开工作岗位,领导让我带一个新人,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决定把自己“浑身解数”都教给这个新人。结果我离职前一天,她跑到领导那里去告状,说我仗着老员工的身份欺负她。
当时我得出的经验是:
1、从今往后不再多管闲事。
2、有人教是好事,要知恩图报。
但是我从未反思过,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我和新人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第2个故事:
一次,男朋友做错一件小事,惹怒了我。我用貌似冷静,实则居高临下的态度,咄咄逼人的语言狠狠“教育”了对方一顿,因为批判对方的时候思路清晰,口齿清楚,大胜而归。
“我就像一个小学生接受老师的批评一样听你说话。”他说。
“我说的难道不对吗?我讲的方式方法,改进措施难道对你没有帮助吗?你这么不服气的样子,我刚才说的话你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呢?”我狡辩。
他后面的这句话让我突然心揪起来,“我希望你做母亲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这样,你做领导的时候不要对下属这样。”你不必说这件事谁对谁错,你只需换位思考一下就行了。”
我心中一惊,直至此刻才真正被点醒!
我试着把我们两个人互换位置,如果我是那个被劈头盖脸教训的人,我的心将是多么难过,我的自我价值感将是多么低,我对着这个高高在上的人将是多么愤愤不平。
当我在心理互换位置之后,我内心充满了愧疚,此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错了。
我通过不断问“为什么”开始这场反思的,最后我发现,之所会造成这样的沟通失败,是因为我有很多的错误认知。
来源:花瓣1、错误认知“我提的都是建设性意见,都是对方有帮助的,对方理所当然要接受,否则就是不识好歹。”
咄咄逼人,高高在上的态度非常容易激起了对方的应激反应,对方不认为你在和他沟通“事儿”,而是觉得你在诋毁他的“人”。你让他感觉受到了攻击,人受到攻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抗。有的人会直接正面和你发生冲突,有的人因为你是他不愿意公开对抗的对象,他就会在心里消极对抗,表现就是木愣愣的没有反应,或者表面应付,实则根本没有把你的话听到心里去。
说的话有用,但是因为错误的表达方式不能为对方所接受,作用就变成了0,一番用心良苦的话就相当于没说。
2、错误认知“他这个人能力不行,不值得我尊重。”
因为某方面的优势远胜对方,产生了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你轻视对方。比如我得意于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天赋,能够把一件事情表述的条理清晰。所以在遇到这方面能力不强的人,说话逻辑混乱的人会缺乏耐心,然后产生一种“如果是我来做这件事,我能比你好很多倍”的优越感,优越感导致轻视和不尊重对方。
对方某一项弱,并不代表一无是处,不要认知狭隘。很多时候时候不是对方差,而是你没有能力点燃对方,不是一个好的引导者或者沟通者。过去我好为人师,现在不敢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居高临下,自以为是,没有了谦卑之心。
3、错误认知“粗暴的方式最快,最有效,我的时间很宝贵浪费不起“。
表面上看起来“粗暴沟通”让效率提高了,但是两个人从来没有“用心”沟通过,事情的结果必然不如人所愿,很有可能还会返工。即便当时结果较好,问题解决了,但也会影响到你下次沟通时对方的态度。对方会回避和你沟通,因为和你沟通意味着不愉快,意味着冲突。导致一旦你不主动,任务就无法推进的尴尬局面。
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太心急反而容易根基不稳。
4、错误认知“我是干事儿的人,所以人际关系可以放在第二位”
这种认知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干事”和“做人”放在对立面了,简单的“二元思维”,认为非此即彼。但是现实往往是做不好人就干不好事儿,两者相辅相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想要成事就要团队帮扶,就要身边的人帮扶,团结资源的关键在于好好沟通,否则活儿是你干的,累是你受的,还没有人领情。
维护人际关系关系和学会好好沟通是两码事,沟通会让工作更加顺利
5、错误认知“推进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冲突,无可避免,不能退让,勇往直前才是改革大将。”
过刚易折,本来好好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反而会因为过于强硬的态度导致事情的不可收拾。推进任务的过程其实和政府拆迁有点像,政府越想快,越不沟通不解释不做工作,结果激化矛盾,群众不理解,好事变坏事。所以一个有智慧的拆迁办主任绝不会强拆,而是会先把沟通工作做到位。
这是4月份学习到的新技能,“反思”。通过反思,把生活中的平淡小事,转化为个人精进的台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