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新一期的《十三邀》,我感触良多。节目中接受采访的年轻人,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好似都在说我本身。
“我们这些人,连尘埃都算不上。焦虑感越多,痛苦感越强。”
一句富含哲理的话,道出了当下多少人,难诉的衷肠。社会太聒噪,人心就太容易感到悲凉。
是这个时代的退步么?不见得。社会的齿轮,永远向前运转,不会倒退。
正是因为它前进得太快,才使我们原本步履蹒跚的脚步,变得不听使唤。走也走不远,停也停不及。
如此下来,谁不焦虑?
夜里,我站在北京二环的天桥上。放眼望去,灯红酒绿映着车水马龙,好生热闹。
空气里充斥着嘈杂的声音,鸣笛声,叫喊声,还有街头卖艺的音乐声。一路听下来,耳膜还真有点受不了。
途中,经过一个年轻小伙子的身边。只见他一手叼着烟,一边打着电话。那语气,一听就知道在吵架。
他跟谁吵,我不知道。从他那吞云吐雾的嘴里,我只能感受到一股无比不爽的焦躁。
你说他不累么?他肯定累,而且还伴随着内心焦灼的痛苦。
不过这种状态,在生活里都已经习以为常。人,一直被社会的框架框着。人类活动,自然是社会时代的缩影。
所以,社会本就是如此。这是一种个体与整体矛盾对立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
当你焦虑的时候,我也在焦虑,他也在焦虑。我去问学佛之人,是否存在焦虑,焦虑感又来自何处。
他们本是四大皆空,却因苍生犯了愁。只怪苦楚太多,磨难太久,众生未能如愿的时间太长。
你看,出家人也焦虑忧愁。可见这种痛苦,涉及众灵魂。
通病是共性,能不能医治通病是个性。不可否认,有的人活在焦虑里迟迟走不出来,痛苦得一塌糊涂。有的人则相反。
前者,生活未必过得凄苦,甚至是衣食无忧,应有尽有。
我们习惯性,爱把那些生活在边缘化、底层化的人群,想得艰难。事实上,那些整日穿金戴银,开豪车的人,焦虑感更明显。
当然,还有一种是不甘于平庸,却整日迷茫的人。他们或许年轻,或许头发斑白。那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行动上难以达到同步性。
与其说懒,倒不如说成是过于焦虑的心,没有办法平静。平静不下来,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后者,又是怎样自我救赎的呢?
一是完全靠自己。灵魂与肉体来场搏斗,意志力与行动力来场较量。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眠里,反复去追问自己的内心。动力在哪里?追求又在哪里?
换言之,把那些想太多,变成动力和追求,慢慢来。若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少受一点焦虑的折磨。
唯有认清自己,而后脚踏实地。
二是适当靠别人。人的能力生来有限,自己解决不了的心魔,可以寻求外界的力量。
这股力量,可能是名心理医生的积极疏导,可能是书中某些醍醐灌顶的句子,也可能是亲朋好友的真心交流……力量的来源有多处,但不能完全听取,要适当采纳。
过于依靠他力,自身价值就会受损。一不小心迷失了自己,焦虑仍旧是铺天盖地之势。
不过话说回来,有焦虑不见得是坏事。世界如此繁杂多变,有点焦虑总会转变成,努力生活的动力。
只是,不能过于焦虑。用力过猛,动力就会变成压抑。
担子一落千斤重,痛苦太多枉为人。做一个适当享乐的当前主义者,充分利用当下。
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你,连近忧都解决不了,远虑又有几分重?
到头来,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无戒90天训练营打卡36/
网友评论
每一个想成功的人都会存在这样得问题。
原来以为是个体,却不知道是常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