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灶边的温情
新集中心的最东边,有一家地锅炖大饭馆,晚间灯火通明。每个包间都挤满了人,喧闹声传到了庭院中心。不大的灶台桌前,人们互相紧挨着,大声地交谈着,似乎要把一年没说的话都说完。他们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情感,亲情在唾沫横飞的空间里显得如此亲切与亲近,年渐渐走远了,人心还热腾着。
这座老集市颇有年头了,形成于建国之后,穿插着一条县道,车来车往的主要乡道上,总能看到路过的司机们停下车来歇歇脚,吃个饭菜。街市也回应着这必然的热闹,拥挤而兴盛。匆匆的人流中,鼓囊囊的钱包一边在扁,一边在涨,此消彼长之间,互相循环着这个世间生与动的含义。
“呦,丽姐来啦,快里面请。”陈家的大女儿陈丽带着五个妹妹和妹夫们,一行人沿着装修豪华的门廊往里走着。农村的二层小楼和院落精致奢华,门框上镶嵌着彩灯,微微闪烁着幽深感。老板娘紧随其后,她与陈丽是老朋友了,陈丽经常光顾这里的生意。久而久之,两个性格相近的人,成为了好姐妹。每年的家庭姐妹聚会,都会在这里举行。
“来了,小姜,还是老房间,留着吗?”
说着两个人彼此双手叠加着,看得出姐妹的情谊很深,老板娘笑靥如花地说:“当然留着呢,丽姐您给我打过电话后,马上就专门预备上一间啦,走,我领你们去。”说着搂着陈丽的肩膀往里走去,两人并肩走着,老板娘的个头比陈丽要高个半头,两人都很瘦气,仿佛旁人随意不愣一下就可推倒,一高一低,远一看像一棵树的高低枝。见此情景大家都见怪不怪,都太熟了,像自家一样。一行人也都满面笑容往里走去。
黄昏时分,陈柯儿和刘羽凡踏上了归途。轿车在车辆稀疏的县道上风驰电掣地疾行着,陈柯儿一路上不断地提醒刘羽凡:“开慢点,慢点,没事,能赶上姐姐们的饭局。”刘羽凡看着车载屏幕上的时间,点点头,同时安慰她不用担心,晚上车少,只要多加留心的注意路口就行了。
刘羽凡觉得这一刻的陈柯儿是最可爱的,他感受到了她的担忧和关心。有另一半在身边呵护着,如同披着一件隐形的保暖袄,这就是一个男人最大的幸福,他对她充满了最饱满的爱,就像一个苞谷上满腾腾的果实,这种爱让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陈丽和妹妹妹夫们在新集附近一家地锅鸡组织了家庭聚会,每年都有一次。刘羽凡在路边超市买了几箱礼品带过去,刚好赶上开饭的时间。陈柯儿的几位姐姐姐夫们都迎了出来,一群人聚在一起,场面极其温馨。
她简单地相互介绍了一下,大家礼貌地寒暄了一会。刘羽凡和几位姐夫们站在一队,男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往往更加豪爽直接,讲究江湖义气,谈话如同水浒好汉一般,都比较直爽豪放,琐事谈得不多。而女士们则笑容满面地抱成一团,宛如一群簇拥的花朵,争奇斗艳,好不热闹,当然她们一扎堆,打趣少不了。在外面站了不多久,众人便相互邀请着一起往屋内走去。
陈丽的大儿子与刘羽凡相谈甚欢,他突然有了个比他小两岁的大外甥,个头比他还猛了一头,可谓是后生可畏。
大灶台前,刘羽凡感到非常紧张,如坐针毡,默然不语,堪比刘备应曹操宴请的场景。面对众人不经意的打量目光,他心里也是直打鼓,不用猜他也知道,其实众人还是很介意他和陈柯儿在一起的,尤其她的姐姐们,毕竟他真的太普通了,而陈柯儿要长相有长相,要学历有学历,在她们眼中,两人就是天壤之别。坐在一角的刘羽凡内心的炙热程度,简直堪比行走于沙漠之中,他一直往陈柯儿那里看,那时候她就是他的绿洲。
众人偶尔也在调侃他们俩,都在努力拉近刘羽凡与众人的关系,让他能更自然一点。一家人起初也和刘羽凡一样感到拘束,但是既然陈柯儿做了决定,大家也不得不尊重她的选择,默认并接受着刘羽凡。众人也在积极认可和融入陈柯儿的想法。刘羽凡看着正对望自己的甜美笑容的陈柯儿,也就慢慢鼓起勇气自然了起来,大家都很默契的没有喝酒,喝着饮料茶水,一圈人和乐融融地吃着火辣辣的一大锅地锅鸡,一锅的鸡肉和着金黄的鸡汤,壁纸透露着一片辉煌之色的饭馆小房间内,一群身心热腾起来的人们。
刘羽凡吃着那个贴锅壁的面饼,不禁点头称赞,“不是太干很有韧性,在锅壁上烤熟后,夹着油辣辣的鸡肉块吃,美味,嫩滑,大口吃很有嚼劲,唇齿留香。”说着众人笑着认可地点点头, 陈丽夹了一块鸡肉放在刘羽凡的碗里,“点评很是到位,不愧是文化人啊,好吃就多吃点哈,不要客气哦。”
刘羽凡从了众意多吃了几个,酒足饭饱后的归途也是顺当的,互相告别后送陈柯儿回到家,他们一路多了些心境的坦然,流连于夜色的两个年轻人惬意的小时光,车灯的前方万物沉寂着呈现出一片冗长的朦胧之色,只有眼前人暂时最是清晰明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