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原因,去伦敦的计划一直搁置拖延,直到确认了疫情今年不会消失,也许明年(甚至永远?)也会继续存在的真相后,我们决定买票飞去看个究竟。在很多欧洲人眼中,英国是新冠重灾区,比德国的情况更糟糕(虽然数据上看并没有太大差别)。那么,既然如此,最危险的地方或许现在是最安全的地方?!🤧
入境
按照英国政府7月发布的“travel corridor”(旅行通道)的名单,由德国入境无需14天隔离,但入境者须提前填写入境声明表,这张表有10页之长,其中包括填写英国当地的联系人及电话。我惊讶的发现,和我同航班的大部分德国人居然毫不知情,所以他们都在机场海关被拦下来,一个个坐小板凳乖乖扫码填表。
(如果从中国入境,目前必须在英国隔离14天,但是隔离靠自觉,如果一旦在室外抓到没按规定隔离满14天,将面临1000英镑的罚款。)
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我的出租车司机全程戴口罩!这在我的居住地柏林可不是常见的事。我们来伦敦已是7月下旬,7月以来,德国人开始自满于取得的小成绩,开始放松警惕和自我约束,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逐渐上升,而英国民众正在为控制疫情进行全力配合。
酒店与餐饮业
我们选的贝克街附近的公寓式酒店,安全起见,疫情期间尽量自己煮饭吧。酒店含早,为避免感染,前台会每天早上准时送早餐来房间。可惜疫情期间,没能吃上热乎乎的英伦式早餐,酒店每餐都会送三盒不同口味的燕麦片和一大瓶凉牛奶。我离开酒店的那天,冰箱里居然存了3大瓶根本没打开的牛奶。
酒店的地理位置极好,附近有各种咖啡厅和各式餐厅,还有一家口碑极好的中餐厅。这么多的厅,开门的其实没几家。已经开门的那几家感觉像重生的阿斯兰一样,门口免不了贴一句:“老子“又回来了! 🥴咖啡厅和餐厅门口会稀稀疏疏地坐着几个人,因为大部分欧洲人认为外面空气流通,室外是不用戴口罩的,所以咖啡喝起来更放心🤒
我第三天还去酒店附近的中餐厅点了餐,餐厅大门口横了张桌子作为隔离,客人只能点完带走,不能堂吃。我站那点餐的时候,正好一位风尘仆仆的骑手来取餐,见到我“堵路”,他赶紧自觉保持1.5米的社交距离(给这位小哥点赞,不然我当时只能跳到桌子上了🤓)。老板也很热情,各种精心包装,饭菜都打了折,了了无几的客人在疫情期间真的成了上帝。
我们还特意去了趟从前游人如织现在几乎万人空巷的Chinatown,Chinatown对于在柏林生活的华人那简直就是景点,令人要多羡慕有多羡慕。德国的华人街早在二战期间就被纳粹摧毁了,战后的华人圈再也无法恢复元气,虽然柏林市中心的一条街上还有零零散散的中国店铺在,但这和伦敦的Chinatown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当地一名英国人的点拨下,我们找到了本地最受欢迎的Fish&Chips铺之一。不要小看Fish&Chips,它其实和天朝饺子、意大利的面一样,都属于英国人人必吃的国菜。不过,Fish&Chips的味道差别可能很大,比如鱼的选择和加工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手上这道国菜的质量。这家店铺坐落在泰晤士河边以及伦敦最大的菜市场中心(地址: 58 Coombe Road),慕名来尝的人不少,比Chinatown里任何一家中国餐馆的生意都好。我们排队买的时候,恰巧上午和我们一起参团的父子俩也在队伍中。诺大的伦敦,分开了还居然在这家小店门口前后脚碰面,看来这家味道确实十里飘香啊。
醒目的广告:英国Fish&Chip大奖获得者 Fish&Chip to go公共交通
疫情下的伦敦,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商场或小店,到处都是自助消毒液。地铁车厢,巴士和水上公交里贴满了提醒民众保持社交距离的标语,有些座椅干脆封起来强制执行。一些交通枢纽站还做了限流措施。公交上大家也都会自觉戴口罩。此情此景,很难想象在2020年3月以前欧洲各国首脑还在宣扬口罩无用论,英国甚至抛出群体免疫举措来应付。半年间,世界仿佛换了面孔,一见面就握手拥抱的欧洲人必须面对疫情引发的文化冲击,失去肢体语言的7亿欧洲人同时还要接受时时佩戴着象征病入膏肓的口罩,这不是件易事,但他们还是做到了。
有将近200年历史的伦敦公交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陆续安装了自动屏蔽门。在安装了屏蔽门的地铁站里,我感觉我好像又身处北京了,再也不用在柏林地铁站上那么担惊受怕(近几年把人推下月台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德国公交系统毫不作为啊)。我本打算买一张牡蛎卡(OysterCard)解决所有交通问题,没想到这次连牡蛎卡都省了。如果你随身带一张有无线支付功能的信用卡,无论哪国的卡,只要在机子上刷一下就能自由出入地铁、巴士和水上公交。
文化场所,景点与公园
因为疫情,博物馆、美术馆、蜡像馆、剧院,一切和室内有关的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关门。即使明知,心中还是遗憾万分。但最令我向往也最令我难过的是伦敦西区的剧院。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但历史更为悠久,这里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妈妈咪呀》(Mamma Mia)、《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魔法坏女巫》(Wicked)、《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等等…这些精彩剧目的背后是多少演员、幕后人员、制作人、导演日日夜夜的共同努力才最终得以完美呈现,舞台和观众是剧团唯一能生存下去的衣食父母。而现在,大大小小的剧院门口冷冷清清,只剩下那些精心设计的海报无人问津,何时开门还是遥遥无期 🥺不仅如此,戏迷们今年也是超难过啊🥺
室内活动取消了,室外还是可以照常进行的。出发前,我们就预定了哈利波特取景地的团游。一位英国小哥带着我们把伦敦市中心哈利波特的拍摄地点搜罗了个遍。因为疫情,整个团就五个人,有几个取景地我都怀疑是不是提前清场了,居然一个人也没有。
哈利波特伦敦市中心拍摄取景地有:
9又3/4站台(国王十字火车站) | King’s Cross Station
圣潘卡拉斯火车站 | St. Pancras Station
古灵阁 | Australian High Commission
皮卡迪利广场躲避食死徒 | Piccadilly Circus
魔法用品商店斜角巷 | Leadenhall Market
食死徒入侵的桥 |Millennium Bridge
泰晤士河两岸在飞天扫帚上看伦敦 | Thames River
魔法部入口 | Great Scotland Yard & Scotland Place
此为影片画面,电话亭是另加上的(徒步穿过一个个魔法镜头取景地时,内心多希望真的有一个叫邓布利多的智者出现,用他那根世界上最厉害的魔法棒施法消除病毒,还世界本来的样子,也希望人类从此好好和动物和平共处,还大自然安全与宁静)
伦敦的公园有很多,是疫情下的调味剂。每个公园里都有一大片的湖,湖里湖外都是成群的野鸭天鹅大雁灰鹤,还有一堆我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当地人会专门带着面包来喂它们,还有人一边骑车一边把面包渣放在自己头上,乌鸦就会飞到头顶上站着吃,一车一人一鸟的样子滑稽极了,英国人真会玩儿啊!
海滩
离伦敦不远的海滨城市Brighton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相比大城市不敢出家门的人们来说,这里的海滩和阳光足以让所有人忘记病毒的存在。孩子们挤在一起玩泡泡浴,大人们聚在沙滩酒吧饮酒唱歌,酒水单上赫然标着Corona Extra…
不光是英国海滩,德国海滩也是爆满,比如德国人最钟爱的Sylt海滩,所有房间早在半年前全部订光,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却改变不了人们的爱好,无论是哪里的海滩,其实只要保持距离,游泳玩水应该是疫情下的最佳休闲方式吧。
一周下来,个人感觉目前在伦敦居住相对还是安全的,英国人早已摈弃了群体免疫的理念,人人都会自觉戴口罩出入超市、商店等公共场所,值得称赞的是街上很多行人也会戴着口罩。伦敦的消毒及社交距离等措施做的非常好,可以算欧洲城市的抗疫样板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任何措施都不可能立竿见影,病毒肆虐的欧洲,必须靠自己的自律才能自保。
回到德国后,德国的疫情又开始严重起来,大部分德国人不再保持社交距离,除了规定在公交和商场强制佩戴口罩以外,鲜有人自觉自愿戴口罩出行聚会了。目前,各中小学校已开学,每家学校已出台了相应的严格防护措施,但愿这些措施不只限于纸墨,而是实际践行,继续当好"抗疫模范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