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年来,颇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门外汉的身份零零星星读了几本,愈来愈觉得人的心理是个深不可测的洞。
有的洞里点着一盏灯,你能看见所有悲的喜的愁的苦的情绪;而有的洞里却漆黑一片,你什么都看不见,只感觉到无比的压抑和苦闷。当有一天,这种压抑和苦闷突然爆发出来,你可能会从此倒下:或疯狂,或颓丧,或自绝于人世。
心理问题大都与童年的经历有关,那些或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幼小的心灵上会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些印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那些过于惨痛的经历会在成年后以另一种方式与受害者相遇。
02
《24重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卡梅伦•韦斯特以自己多重人格的亲身经历而写就的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它向我们血淋淋地展示了人格分裂患者的痛苦经历和艰难的治愈过程。
唯有直面,才能重生——读《24重人格》人格是什么?多重人格又是怎样的一种病患?毕淑敏在推荐序言中这样说:
我比较赞同的说法是: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和功能性。人格是一整套心身系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时刻能对环境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说它独特,是因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说它稳定统和,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格有规律可寻,很难形成突变。它是和谐的,由各种要素组合而成,浑然一体。
同一个人,具有两种或是更多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就叫多重人格,本书的主人公卡梅伦·韦斯特就罹患此症,学术名称叫作“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卡梅伦•韦斯特是性侵和乱伦的受害者,施虐者居然是他的外婆和母亲。他在四岁时被外婆性侵,他在八岁时被母亲强迫乱伦。他有意识地把这些记忆封闭,每一次受到伤害后,他就在心里制造出一个“分身”,每一个“分身”都有着独立的人格,都是他的一部分。他的分身一共有24个,所以他有着24重人格。
一个有着24重人格的人,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那该是怎样的一个精神病患者?他有时只是8岁的克莱,紧张害怕,说话结结巴巴;有时又是年轻开朗幽默的巴特,以孩子们的保护者自居;有时又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的利夫;有时还是温柔慈悲的佩尔;有时却又是极具杀伤力的斯威奇;甚至是女孩子尘儿;还有……
他一直都拒绝承认他受到过这样的伤害,尽管他在心理治疗师面前会重现他受虐的经历,但他仍然认为可能是自己胡编的。所以,虽然他努力地接受心理治疗,但病情却并不好转,反而愈来愈重,他开始一次次地残忍伤害自己,他希望自己消失掉。
深爱着他的妻子瑞琪,一直在用全尽力地帮助他走出痛苦的深渊,却被这种不正常的生活搅得差点儿离开了他,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陪他一起康复。儿子凯尔是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当他飘游到不知何处时,凯尔的喊声总能把他带回现实。所以,他的治愈离不了妻子和儿子强有力的爱。
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他看到了他的所有“分身”。他们是借着他的外形而存在的另外的人。一直在回避和否认自己的痛苦经历的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是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这是他得以治愈的最根本的原因。他不在逃避,他敢于直面了。
当他迈出这一步以后,他和他的分身们达成协议:什么时候该出来,什么时候不该出来。他们开始和谐相处,成为了真正的一体,他才得以康复,获得重生。
03
《24重人格》的作者卡梅伦•韦斯特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学家两重矛盾角色,他把自己心灵扭曲的痛苦用文学的手法展示出来。所以说,这既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学科普读物,又是一本令人着迷的文学著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见无比强大的保护自己心灵的力量。
作者的遭遇是极端的,他的病例也是罕见的。但他教给了我们如何去治疗心灵的暗疾。我们虽然没有遭遇作者这般隐痛,但我们仍然可以触碰到很多问题,比如疾病缠身,比如经济破灭,比如婚姻解体,比如……当这些问题沉积在心里,无法释怀时,有一天它就会轰然爆发,把我们自己炸裂。
我们都乐意储存美好,也愿意与人分享美好。丑恶却不行,我们不仅不敢与人分享,更不愿它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但“洪水宜疏不宜堵”,你越想扔掉的东西,越紧紧追随着你。
如何去解脱?唯有直面:直面那些伤心的往事;直面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直面自己的懦弱。我们走不过去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内心的软弱和无助。那种虚空的感觉不去正视和清理,它就会疯长,直到有一天它吞噬了我们。
对自己说:“不要怕,我已经长大,我已经变得强壮,没有人再能伤害到我。”无论过往多么沉重,多么残忍,内心强大,足可以粉碎一切。给自己一把利刃,直面残痛,一剑挥去,让梦魇远去,才能够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