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马克电影漫谈影视剧评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

作者: 笑独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4:07 被阅读21次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笑独行[编评]

    【《夜夜春宵》笑独行解题】

    《夜夜春宵》(A Canterbury Tale,英国,1944)

    战时拍摄二战后方与犯罪题材经典。英国导演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艾默里克·普雷斯伯格(Emeric Pressburger)联合执导。1943年的肯特郡小镇火车站,美军中士和英军中士深夜巧遇来自伦敦的“田园女郎”,途经树林进入小镇时,姑娘头上被泼了胶粘剂……据说受害人都是与士兵约会的姑娘,她已是第11个。不忿之余,姑娘让两位大兵帮忙追查“泼胶人”……最后,变态缺德的“泼胶人”现形了,但查案人却已迷失在古代朝圣者的车马谈笑声中……“朝圣之路”的道德罪行,永远空灵的古老风情。神秘悬疑,诗意奇特,寓言象征,耐人寻味。埃里克·波特曼(Eric Portman)、希拉·西姆(Sheila Sim)、丹尼斯·普莱斯(Dennis Price)、萨金特·斯威特(Sergeant John Sweet)等主演。

    笑独行补注:该影片未明确交代故事发生时间,但由DVD影碟所带CC字幕文章可知为1943年8月。影片中最警策的道白出自英军中尉之口——“自打‘珍珠港’之后,你们美国人就加入了‘喝茶者’的光荣队伍,纳粹和日本人想灭的国家都被灭了,除了那些喝茶的,中国、俄国和英国。喝茶万岁!”而美军中尉哄一群玩“联合军事行动”游戏的小儿帮助缉查“胶水人”的情节也相当精彩。“田园女郎”(Land Girl)特指受雇于战时农委会的农事服务女,或译“农家女”,不确切,故自行改译。该影片有片长不同的两个版本:124分钟的剧场版,95分钟的美国版。在下所见D9为剧场版,中文字幕将两名中士的军衔误作中尉。IMDb该影片评分为7.7分。

    【《夜夜春宵》DVD影碟封面、海报与剧照】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小后屋》笑独行解题】

    《小后屋》(The Small Back Room, or Experten aus dem Hinterzimmer, or Hour of Glory, or La Mort Apprivoisée, or Osasto X-43,英国,1949)

    早期二战后方题材经典黑色电影。英国导演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艾默里克·普雷斯伯格(Emeric Pressburger)联合执导。根据英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3年的伦敦,由于新式火炮成果遭军方否定,研究室教授随时可能被解职,右脚伤残、参与新式火炮研制的化学家面临被迫走人危机。危机与伤痛叠加所致焦虑和自我怀疑使他近乎发狂,同时危及他与研究室美女秘书的深情厚爱……结局是主人公在冒死拆弹后受到军方赏识,成了战事办公室少校。战争背景下职业危机之化解。黑白醒目,悬疑惊悚,对白精警,智慧幽默。大卫·法拉利(David Farrar)、凯瑟琳·拜伦(Kathleen Byron)、杰克·霍金斯(Jack Hawkins)、莱斯利·班克斯(Leslie Banks)、迈克尔·高夫(Michael Gough)等主演。

    笑独行补注: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该影片需要认真观赏,否则可能不知所云。该影片法语片名La Mort Apprivoisée意为“死亡驯服”。女一号主演拜伦为英国影坛一代美女和常青树,生于1923年1月11日,15岁出道,从影60余年,演艺作品超百部。中文网络上的该影片剧情梗概多取自DVD影碟,谓“纳粹德国和大英帝国都希望得到”炸弹装置专家的加盟,炸弹装置专家“不得不在战云密布的时代背景下作出人生艰难的选择”,误也。在下所见D9影碟有两条中文字幕。IMDb该影片评分为7.4分。

    【《小后屋》DVD影碟封面】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智慧幽默

    (2009年1月编评,原题《<夜夜春宵><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与职业危机之化解》,2018年9月重订改题)

    【《夜夜春宵》相关附文一篇】

    “很壮美,是吧?”

    @[英]佚名[文]

    @走马观花[译]

    www.douban.com  2008-11-28 12:15:43

      迈克·鲍威尔和艾默里克·普罗斯伯格的《坎特伯雷的故事》中有神明的赐福。看完后,你会打心底里感受到。但在看的过程中,你却会像片中不知道有某种神奇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主角们一样,没有准备去接受神圣的介入。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感到困惑。到底这是什么样的一部影片?乔叟的同名作品的改编,惊悚剧,历史纪录片,战争片,侦探片,抑或是乡村喜剧?影片在最终进入对英格兰乡村的永恒脉动的抒情冥思之前,生动地融入了上述各个类型元素。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没有把电影仅视作一种局限于叙事的娱乐快餐。他们试图打造的影片,关注的是对历史传承的祈福,以及来自于图像、音乐与节奏的精神力,而非通俗故事中的曲折情节。  

      除了开场描绘乔叟坎特伯雷的朝圣之路的引子之外,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1943年8月(即影片上映前)。当时美国大兵们正在英国集结准备来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本片部分上是作为表现美英两国因秉承相同价值理念而并肩战斗的宣传片;片中的美国中士鲍勃·约翰森(约翰·斯威特扮)便将孤立主义者形容为“目光短浅者”。但影片最终却超越了这一层面。它真正讲述的是三位现代朝圣者——鲍勃、冷静的农事服务女埃里森·史密斯(希拉·西姆),英国中士皮特·吉布斯(丹尼斯·普莱斯)——在周末短暂逗留于古老的肯特郡的柴林伯恩乡村期间,通过游历坎特伯雷而完成精神洗礼的故事。 

      欧文·希莱尔的明暗对比的摄影创造了一部高反差的皮影戏。而这种反差为本片营造出了一种快变的情绪基调。白天是明媚的阳光——它透过教堂的花纹玻璃铺洒在早晨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卧室之中,层染于鲍勃与皮特用苹果玩掷球游戏的大街之上。而与此鲜亮景象形成对比的是夜晚的表现主义风格光影。埃里森出场时,二战灯火管制下漆黑月台上掐灭烟蒂的清晰的侧面轮廓,很容易地使人误以为角色来自一部黑色电影。而这一具有性暗指的镜头也预示了地方官托马斯·考派帕尔(埃里克·波特曼)拒绝雇她在自己的农场工作,是因为发现自己被这个女孩所吸引。后面,在同样漆黑的博物馆里,埃里森与考派帕尔的聚光灯下的交替出现的脸部特写,更将二人作为隐秘的分享者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茂瑙和理查德·希德马克电影风格的镜头,引人入胜的光影的交替呈现,为本片注入了某种成人的奇幻与魔力。  

      尽管飞艇盘旋于绵延起伏的肯特高地上空,女人们做着以前属于男人的工作,战争的阴霾似乎并未侵扰到柴林伯恩的日常生活。但士兵们开始在附近扎营。白天,装甲车沿着古老的朝圣之路行驶穿梭;晚上,男人则聚集在酒吧里忙着约会。只是近来由于一系列离奇的袭击案件的发生,村里的姑娘们开始对士兵们敬而远之。埃里森是最新的受害者。星期五的夜里,她和鲍勃、皮来初到此地。结果有人趁着灯光管制往她头上泼胶并逃逸。急着报案的鲍勃和埃里森冲出黑暗直奔灯光闪亮的警察局——这也象征了他们和皮特三人随后的旅程。  

      三人决定查出谁是“泼胶人”。但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很快就揭晓了谜底:考派帕尔是唯一的嫌疑人,并且还不小心漏了马脚。两位导演显然更加关注于表现当地的乡土风情如何让这些外来者迷失神往,减弱了他们的焦虑,使其质疑自己的存在。埃里森,一直哀悼在战争中牺牲的未婚夫。她理解也热爱周遭的乡村生活,后悔战前在伦敦的家具店的买花园家具的日子。鲍勃的情绪失落则是源于远在俄勒冈州的女友一直没有写信给他。他在英格兰的闲暇时光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而已。彼得,则放弃了演奏古典音乐的梦想而成了一名影院风琴师。他的业余爱好是打牌和泡吧。但最终,柴林伯恩的神性对三人产生了影响。  

      在泼胶事件的解释性段落之后,影片的节奏舒缓了下来——好像它从那匹找到工作后的埃里森所驾驭的沿着乡间小路慢行的马儿那里得到了暗示。当然,也有紧张的波澜荡漾。比如考派帕尔对她的吸引,以及对于皮特的处事哲学的争执。但总体上,影片的中段保持了中世纪田园牧歌式的风格。好像箭头的创作者们在说,犯罪情节只为城市所独有,英格兰乡间没有其容身之地。三位朝圣者的侦探工作虽进展顺利,却被一些不相干的小插曲所干扰。比如鲍勃与当地车匠的关于伐木季节的闲谈,以及他目睹两群可爱的乡村学童在河畔的战斗(他们是仲夏夜之梦的调皮鬼和罗宾汉的玛丽人的后代)。与此同时,本地的奇闻异事、遗迹古玩也贯穿于影片的精神彩锦中,使《坎特伯雷的故事》成为了一部描绘英格兰风土人情的万花筒。如果这其中也存在一种“胶”,那就是艾伦·格伦的电影配乐。油画色调般的曲调,尚武的中世纪主题,以及那天堂唱诗班的副歌。  

      火焰的守护者是考派帕尔。朝圣之路的周末幻灯演讲段落,摄影师用明亮的满月背光打到他身上。这个镜头是视觉韵脚的前一半:后面,三个现代朝圣者在火车包厢里的审讯室里盘问考派帕尔。彼得对考派帕尔的关于“他可能是神佑与忏悔的一种工具”的言论表示了轻蔑。他说道,“只有看到头顶的光环时,我才会相信。”话音刚落,一缕太阳光晕就使他仿佛神圣起来。这种诗意呈现是鲍威尔和普莱斯伯格精心设计的众多呼应、巧合与重复的母题中的一部分。它们将影片最终整合为一部连续性的英国浪漫主义的盛典。上帝确实显现其中,但要传递的却绝对与宗教狂热无关。  

      演讲期间,考派帕尔放低了自己的声调。他邀约现场听众“循着古老的路行进,去体验这古老的英格兰”,而埃里森对此异常兴奋。第二天,她便采纳了这个建议。在颇似马奈拍摄的斑驳阳光下,她穿过灌木林来到了那个引子部分的朝圣者所攀爬的山顶。特写镜头中,她扬起的脸上充满了渴望。微风撩起她的发梢,将远方的依稀的马蹄声、鞍韂的叮当作响,以及格伦为乔叟的朝圣诗所谱写的古琴声送入了她的耳中。突然,对神圣的领悟被“很壮美,是吧?”的声音所打断。原来是考派帕尔坐高草丛中。他好像化身为女人身边的坎特伯雷的预言先知。如此神秘之具象化的表现,使人想起了金普利的《扑克山上的小精灵》。那是鲍威尔孩提时代最爱的一本书,对他影响极深。  

      考派帕尔是什么人?传教士,还是疯子?第一次出场,低角度镜头下,坐在办公桌后面他保持着地方官的派头和架势;他的对本地的道德评判,明显掺杂着傲慢与自大。语调上盛气凌人,鲍勃在其办公室内发现的中世纪惩罚堕落女子的刑具,则证明他厌恶女人。他将自己的攻击行为合理化为,是要让那些有丈夫或男友在海外从军的女人远离当地驻扎的士兵。而这也促使士兵们有时间去参加他的有关英格兰历史传承的演讲。作为一个山地人,他有着冰冷的意志和决心,但同时却通过往女孩头上扔“粘稠东西”的病态方式去压抑自身的性欲望。他也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一个斩断自身情感的单身汉。与其极为相似的女性角色是普鲁登斯·哈尼伍德。她雇了埃里森,且有些落寞地承认,“我是一个老处女。”影片结尾时,考派帕尔被埃里森所改变,变得更加人性化。当然,他也改变了她。  

      《坎特伯雷的故事》是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在1943年至1949期间在箭头公司时合作编导出品的七部杰作中的第二部。那是他们的创作高峰期。尽管其中的颠覆性和田园风格使1944年的影评家们深感迷惑,但本片还是得到了谨慎的赞誉。而到了1977年重映时,它已经被公认为是两人最迷人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刻画伊甸园般的英格兰神话的最具诗意的电影——这与彼得·康纳德所描述的“靠纷乱的异教徒的历史割裂乔叟与我们的时代”的英格兰特征正好相反。它遗忘了不列颠的血腥内战和宫廷悲剧,而只去追忆康斯特布尔和沃兹沃斯时代的英格兰。  

      本片的高度保守派思想让人联想起了《百战将军》,而对英美联盟关系的支持则与《生死攸关》相吻合。但与本片最为接近却是《我走我路》。两部影片都是由希莱尔拍摄的黑白片。同时,它们也都成为了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的激情澎湃的战时“声讨唯物主义”的开路先锋。就像本片中的考派帕尔借英格兰田园之名改造教育鲍勃、彼特和埃里森三人一样,《我走我路》中的琼·韦伯斯特(温迪·海伦)也在苏格兰西部的凯尔特人的神秘主义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她从一开始追求与富庶的资本家的拜金式的婚姻,最后却转而对阳刚气十足的当地领主产生真爱。两部影片所代表的是从城市回归乡村,从功利主义转为神秘主义。(译自DVD影碟CC字幕)

    【《夜夜春宵》《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与职业危机之化解_原创:笑独行_凯迪社区 > 影视评论(笑独行发布于)2009/1/18 15:07:36】1020次点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夜春宵》与《小后屋》:道德罪案之侦破耐人寻味,职业危机之化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rh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