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刷了《火锅英雄》,实在是想看看这个将宣传落实到买票选座时会有主角头像和语音问候的电影到底什么样。毕竟还有我厂花呢嘛。
电影一开场是一辆从头到尾透露着“我有问题”的面包车,就只车后玻璃上一句“全国追债“一下圈定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基调。下着大雨显得荒凉的街道、摇晃的镜头、奇怪僵硬的师徒四人面具,全都显得很诡异。顺理成章的打劫银行,留司机一人在外面放风。
电影从一开始节奏就很紧凑,序幕还没滚动完,面包车司机就已经遭遇了警察查证,对讲机露馅儿之后逃之夭夭。此时整部电影中唯一智商符合观众期待的警察就下线了。所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场景已经被连接起来了,而且处于半封闭状态,这样的场景设计极大的将人物故事情节集中。导演杨庆在他的前一个作品《夜店》中也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型的24小时超市里的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抢劫故事。
每一个登场的人物都带着自己先前整个人生的经历来到这个命运的火锅店,每一个选择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必然。
世界一直都像是一个巨大的游戏机,每一步都是选择,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个红灯都决定了你是先遇见初恋女友还是债主。当你做出选择之后,另外一个选项就自然成为灰色的不可激活状态。你得到的都是别人失去的。
如果许东没有给刘波打电话,他就不会停下输了钱的麻将,也就不会遇见买鱼的七哥。如果准备接手“老同学洞子火锅”的人可以多给一点钱,没有提出“如果再扩大三百平就给四十万”的要求,三兄弟就不会动了要私自扩充店面的心思,也就不会打通连接银行钱库的地洞。如果七哥没有逼上刘波家里威胁到姥爷,刘波也不会动了借钱库的钱去玩赌博挣利息。如果姥爷没有在没人看着的时候抽烟一不小心把房子点着,于小惠就不会在水火之中帮刘波一把。如果于小惠没有在学生时代被刘波一行人无意中救过一次,她也不会在刘波找上门的时候帮这种无理的忙。如果刘波不欠账,如果许东早一点帮一把,如果王平川能早一点实话实说,如果于小惠没有写那封情书,如果……
没有如果。
七哥在电影一开始买鱼的时候和鱼老板有这样一段对话,“鱼头还要呗?”“砍了。”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过什么样的人生。
电影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刘波拿着枪挟持着劫匪中的老大,对面是拿刀挟持王平川的劫匪头子。劫匪头子说“我砍他一刀,你开一枪。”刘波在最后关头选择放下枪。
这一个选择就决定了以后的一切故事都是理所应当,没有值得不值得。
其实前面刘波在偷了钱还被七哥抢走之后选择去自首来保护兄弟们就已经奠定了整个一群人最后的行为基调。
平凡生活中,让我们活得问心无愧的是坚守情义,而不是道义。
支持刘波冲进去银行的是“于小惠还在里面,我要去救她。”支持王平川硬着胆子跟刘波上去的是“我到底什么时候报警?”潜台词就是怎么能保你们平安。支持许东开车撞七哥的车、拿走刘波背包、拿走家里的银行卡、卖掉老婆给买的车的是“那是我十几年的老同学。”支持刘波追着劫匪老大到精疲力竭的是“那封信还在那个包里。”支持四个人坚持到最后一刻都不背叛彼此的是情义。
我们可能无意用社会道义来指导每一步行动,为大我舍小我的是英雄,有不忍有心软有妥协的才是火锅英雄。
最后让我又哭个不停又笑出声的场景是四个人被绑在火锅店里,王平川鼓起勇气说“于小惠我喜欢你。”,许东也笑着说“我也喜欢你。”刘波满脸是伤的说“于小惠,我也喜欢你。”
为什么都喜欢于小惠?
于小惠情书里的一句话好像又概括了整个电影。“失败者联盟。”
整部电影中全都是失败者。
在看到刘波从钱库里拿钱出来之后又去赌博,心里实在很着急和气愤,为什么要重蹈覆辙?为什么 没法舍弃这种给你造成无限拖累的方式?
转头一想,谁不是呢?你明知道抽烟不好戒了吗?明知道熬夜不好早睡了吗?明知道逃避不好勇敢面对了吗?明知道拖延不好定计划完成了吗?
这是一部哪怕看到主角们手脚齐全、满脸笑容坐在医院的顶楼吃着热腾腾火锅的完满画面,都不会觉得“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的电影。
生活如此艰辛,我们的疲惫梦想已经全都定格在了过去的一张合影、一首老歌、一次冲动的“放学别走”、一封被争抢、偷藏的情书。
于小惠的出现和到来好像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一把带着回忆的辣椒,我们都同时想起了过去那个无所畏惧闪闪发光的自己。
生活不易,英雄梦想只为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