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十三章剩余部分。
片段1: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沉默中,蛤蟆思忖着这两个存在主义式的问题。
终于,他问:“是谁在问我?”
“是生命本身,特别是你体验到的生命。”
“那‘好’到底怎么定义呢?”
“‘好’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好,‘不好’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坏。”
“那么,我会怎么回答呢?我也许会用‘好’回答一个问题,而用‘不好’回答另一个问题。”
“对,因为你既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就会出现四种组合。我把它们写出来。”苍鹭说着,便走到挂纸板前,拿起蜡笔写了以下四行文字: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思考:
这两个问题是用来定义自己和他人存在的,比如我们感觉自己良好,而觉得他人不好,这里面就可以包括很多方面;
这令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概念,小朋友都希望大人会给与自己特殊关注,比如父母的朋友遇到孩子时给一个小零食;
而如果他人没有给这个小零食,就会被孩子认为对自己没有善意,从而将他们归入不好的行列去。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但这个认知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好与不好是有很大定义范围的。
还有小时候孩子摔倒了父母让他们自己爬起来,这是锻炼独立能力,孩子就会在那时将家长定义成不好的人,因为他们不帮自己。
在这一段话里,我主要学会的是这四个人生坐标会带来的后果。
片段2:
“亲爱的蛤蟆,”苍鹭耐心地回答,“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是‘人生坐标’。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
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
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的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好吧,可我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蛤蟆有些吃惊地问。
“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看不出我们是怎么影响未来的。
即使再有把握,都永远不能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我想,在这里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会对你有帮助。”不等蛤蟆回答,苍鹭便走到挂纸板前写下了“必然后果”这个词。
蛤蟆眉头紧蹙,思索着:“你能举例说明吗?” “当然可以。”苍鹭回答,“比如,喝酒过量的必然后果是什么?”
“我想是喝醉吧。”蛤蟆偶尔也会喝多的。
“还有呢?”
“第二天感觉很糟糕,那种宿醉的感觉。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对,很准确,这些都是喝醉的必然后果。所以你也可以说这是决定未来的一种方式。假如你认为生活让你不快乐,不善待你,那么今天喝醉就是你用的某种方法,它可以印证明天你会感觉悲惨的预期。换句话说,你创造了一个‘自证预言’。”
“可是,和朋友们喝几杯第二天头重脚轻,肯定用不着这么一本正经地解释一通,对吧?”
“当然了,我说的是一种长期重复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持续一辈子,这类行为就被称为游戏。实际上,刚才说的这种游戏叫‘酗酒’。”
思考:
首先想起的是提出观点病填充内容的方法,比如说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
然后就去找寻好习惯能带来的好处,渐渐立起支撑此观点的信息,最后开始行动达到目标。
而苍鹭所说的“必然后果”是我们已经提前知道某种行为后可预料到的后果;
就比如醉酒驾驶,闯红灯,超速行驶等;
这些行为我们都知道会有什么结果的情况下,如果还这么做那就会得到“必然后果”。
我们该学习的是知道必然后果后该怎么做呢、
(1)做那些不知道必然后果但长期看对自己有益的事。
(2)避开不良后果的事情,少跳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