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蝇王》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4-12-26 05:05 被阅读0次
好书推荐

在没有看到书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讲昆虫书,但是拿到书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孩子和成人的寓言,是一个兽性战胜人性,野蛮战胜文明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威廉·戈尔丁1911年9月19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的一个小镇。1935年,作者获得了牛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伦敦的一家小剧团里当过四年多的编导和演员,也曾当过几年老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1940年,戈尔丁去参军,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诺曼底登陆。战争结束之后,戈尔丁回到了原来的学校,继续从事教书与写作工作。然而他的写作之路始终不顺利,直到1954年《蝇王》的发表,才让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这本书的名字是《蝇王》(Load of the Flies),书名中的“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来语בַּעַל־זְבוּב(Baalzebub),音译巴力西卜,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也有秽物之王的意思,也就是邪恶的象征。

《蝇王》这本书是寓言,而且也是一本典型的荒岛文学作品,英国文学一直都有荒岛文学的传统。比较有代表性的如1719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857年巴兰坦的《珊瑚岛》;1883年史蒂文森的《金银岛》。这些荒岛文学的基本结构大致遵循三步走:第一步是由于某种原因流落荒岛,第二步是在荒岛中发生了一些非常奇妙的事情,第三步,当然就是最后被解救至文明世界,而且作品中的人都对人性持乐观主义。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了28年,凭借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大战食人生番,解救名为“星期五”的野人,最后把野人教育成文明人,在荒岛上建立了一个文明的小社会;《金银岛》则讲述了一个寻宝的故事,主人公是少年吉姆,他从水手彭斯手中得到传说中的藏宝图,于是和船长、乡绅等正义人士,组织探险队前往金银岛,众人还和海盗斗智斗勇,最终平息叛乱并成功地取得了宝藏,满载着金银财宝,平安返航。《珊瑚岛》更是讲述了一个少年英雄的故事,三位少年在海难中幸存,被困在南太平洋的一个荒岛。荒岛周边的岛屿生活着凶猛野蛮的食人族,故事的主人公是15岁少年拉尔夫、18岁的杰克·马丁和13岁的彼得金·盖伊,三位少年通力合作,互助互爱,拯救了受难的小女孩,并把文明传到野蛮的食人部落。

《蝇王》这本书的内容却和上面这些书不同,甚至是相反。它讲述了在作者虚构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6到12岁的男孩子从英国向南方疏散,结果乘坐的飞机被击落,流落在大洋中的一个荒岛。荒岛如世外桃源一般,风光秀美,水源充足,食物也非常充沛。孩子们起初模仿英国的民主制度,用文明的方式选举头领、分工合作,过着必要的生活,比如生火、建营地、打猎,齐心协力寻求自救,但很快,孩子们就开始分裂成两派,彼此争斗,最后恐怖与极权笼罩小岛。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流落荒岛的孩子们分为正邪两派,打来打去,像桃花源一般的岛最后变成了专制和集权的小岛。

书中有几个关键性的人物:一方是代表理性正义的,比如拉尔夫、猪崽子和西蒙,而另一方是代表野蛮专制的,比如杰克和罗杰。岛上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分别由拉尔夫和杰克带领的派别上。在故事的最后,矛盾冲突升级成杀戮,西蒙和猪崽子先后惨死,拉尔夫也遭到杰克和罗杰一派的追杀。当然了,大多数孩子不过只是乌合之众,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附和强权。拉尔夫最后走投无路,等待束手就擒,结果这个时候,一艘军舰来到了岛上,一名军官发现了拉尔夫,救下了他以及其他岛上的孩子。

在传统观念中,儿童是天真无邪、纯洁善良的。然而在《蝇王》中,作者却颠覆了这种传统的美好形象,他认为孩子们并非天使,他们生来就有作恶的本能,容易受到邪恶和暴力的吸引。

孩子们真的就有如此恶的人性吗?之前我也不敢相信,但是这几年教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校园霸凌的事件,那些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面目可憎。

书中的观点非常有道理。如果孩子们失去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反而会放大人性的恶,当人没有了敬畏之心,没有了约束的束缚,那么孩子们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戈尔丁诺贝尔奖的致辞中表达他对人类的希望:“人类需要更多的人性,更多的爱。有些人希望有某种政治制度来创造这一切,而有些人则希望用爱来创造这样一种体制。我的信念是:人类的前途在于这两者之间。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爱,人们可以在这种爱的坚固基础上创造一种相对完善的体制,人类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如果世界善待了我们,我们也会善待这个世界,要知道即便是最邪恶的人也希望他人善待自己,而不会对自己施加邪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恶不过是善的缺乏。

很多孩子之所以变得恶大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被善待过,所以我们在加教育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去惩罚孩子,我们要做到“和善而坚定”,我相信我们的爱就是他们心底黑暗处的阳光和温暖。

就如康德哲学所言,良善可以是无条件的,但邪恶一定是附条件的。毋庸置疑,戈尔丁是一个坚定的“恶”的批判者,但他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揭露恶、批判恶,只是为了能够达到最终的善,而戈尔丁也始终在探寻通向善良的道路。

所以,无论我们对于人性如何的失望,这种失望也许都可以看作是对良善矢志不渝的盼望。没有盼望,你又如何会失望呢!

感恩阅读!

相关文章

  • 荐书:蝇王

    人如果不依赖理性和秩序,离禽兽还有多远? 现在大多数人没法体验到这种环境,从而去验证,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过,...

  • 读《蝇王》

    《蝇王》是我在《圆圈正义》中看到的第一本书,该书讲述的是人性的问题,我总感觉它其实还是在说一个人性本恶的思想,跟朱...

  • 读《蝇王》

    故事讲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

  • 好书荐读

    前段时间去珞珈自强超市买零食时,发现超市的一角有书卖,俯身看,都是少儿读物,却翻出来一本古书《增广贤文》。 记得在...

  • 好书荐读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问题,高考后选择什么专业?大学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与预期不符,该怎样...

  • 读《蝇王》有感

    记得很早之前就看到过这个观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行本“恶”?可能,人之初,无关善恶,只在于能否生存吧。 上学...

  • 局机关读书会第一期活动--王晓景荐读分享篇

    《先做起来,困难就少了60%》 荐读分享:王晓景 来源:MBA智库荐读理由:...

  • 人性的黑暗

    ——读《蝇王》有感 蝇王,顾名思义,苍蝇之王,一种极肮脏,丑恶的生物,作者以其命名,意指人性即如此。 小说的开始,...

  • 蝇王

    “蝇王”到底是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杰克的人联手杀掉了野猪,他们享受着杀戮带来的血淋淋的乐趣。杰克亲手掏出内脏,又...

  • 《蝇王》

    kindle真的是个好东西! 前段时间刚看完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先生就对我说,这就是纯洁版的《蝇王》。 于是旅游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荐读‖《蝇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xv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