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诗词歌赋集锦 一家独行简书汇
诗词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诗词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作者: 乔平_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0:37 被阅读8次
image.png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本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述,然而在写景和叙述之中,都刻意渲染一种凄凉、悲伤的气氛,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头两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从视觉写起。诗人在夜晚登上受降城远眺,只见受降城外的烽火台高高地耸立着,烽火台包围在一片沙海中,广袤的沙地在月光照耀下如雪般洁净;抬头望月,惨淡凄凉的银色铺洒在空中和地下,好像晚秋晨霜。这两句虽写视觉,但带着一股如雪似霜的寒意,让读者在审美过程中把视觉转化为触觉,在如雪似霜的景象中感受雪和霜的凄清冰冷。

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人在创造了凄凉荒寒这种思乡的典型环境后,并没有急着说明思乡的意向,而是又转向听觉描写,即“闻笛”。在万籁俱静的寒夜,忽然随着寒风送来幽怨悲伤的芦管声,触动起边城战士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

用“不知”这种模糊的意念来写,说明不只是诗人一人在思乡,而是所有的征人都有似箭归心。结句写乡情,用“望乡”而不用“思乡”,这既有“思”之情致,又有“望”之形象,使我们好像看到:在凄怨的笛声中,征人曲膝而坐,默默地一边听着一边在远望故乡。他们也许在思念父母妻儿,也许在做着未来的梦,总之,都是神驰万里,心系故乡。

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这首诗多用诗人所熟悉的与边塞有关的“雪”、“沙”、“月”、“笛”等意象,把景、声、情融为一体,构成凄清幽怨的浑成意境,具有一种空灵而深沉的风格。

—————//end

品鉴经典,在诗情画意中品味人生。如果你也对诗词有感觉,请点亮下面的小红心,鼓励我继续带你品诗。

相关文章

  • 【诗词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此文已收录至:诗词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 我读李益、读刘禹锡

    我读李益之《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园媛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

  • 2018年7月6日微型作品

    唐·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

  • 每日一诗——冬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 诗词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

    纵观盛唐边塞诗,志得意满盈豪气。 到了中唐转衰微,凄凉哀惋柔有余。 李益此诗写边塞,月夜孤城静闻笛。 境界并非不阔...

  • 唐诗鉴赏《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者】 李益,...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①受降城:唐代受...

  • 10月2日

    10月2日背诵的诗词篇目为:李益的《江南曲》、《喜见外弟又言别》、《夜上受降城闻笛》,王安石的《北山》,晏几道的《...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be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