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它 &我与你

我与它 &我与你

作者: 连于葡萄树上的枝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22:26 被阅读0次

人与人之间 你知道怎样才是真正地在关系中相遇呢?

在我们通常的“我与它”的关系中,我们只是彼此使用,“我与它”的关系也不需要全身心投入。

很多时候人们担心袒露自己的全部身心会有风险,然后我们把自己包装成有销路的产品,跟把自己包装成有吸引力的产品的人交往。我们彼此是包装与包装之间的关系。我们躲在自己想要表现的形象背后,我们遇到的人也是这样,躲在他们自己想要的形象背后。

面具会遭遇面具。结果就是,我们互相把我们周围的人划分到不同的类型里去。

我们不愿意冒险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出来与人交往,就是因为有风险。但是,只有用人的完整全部,才可能建立起“我与你”的关系,而一个能全新投入的人也无法为自己做丝毫保留的。

当你愿意用勇气冒风险“全心投入”的话,你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生中罕见的瞬间,会突然发现我们与他人之间有一种全新的关系:“我与它” 变成了“我与你”。

相关文章

  • 我与你,我与它

    本周来说两种关系,一种是“我与你”,另一种是“我与它”。具体可以这么理解,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

  • 我与你,我与它

    最近学习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中关系的章节,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我认为最好的关系是,在关系中,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

  • 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讲到世界的本质是关系,关系分二种:我与你、我与它。 我与它: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

  • 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认为,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它”,一种是“我与你”。 1. 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

  • 我与你,我与它

    以色列哲学家,《我与你》书本中,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不是我“思”,而是和事和物和人发生关系的...

  • 我与你,我与它

    1.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世界的本体不是我,也不是你,不是我思,不是种种...

  • 关系——我与你,我与它

    一.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 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

  • 读《我与你,我与它》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人际关系在我眼前就是一团团的迷雾,总是找不到它的核心所在!处理种种关系,全凭自己的感觉!...

  • 预习: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市,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 「我与你」还是「我与它」

    第一次听到「我与你」这个说法,是从武志红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我与你》中。当时看了几页,有一种艰深晦涩的感觉,当然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它 &我与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b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