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你,我与它

我与你,我与它

作者: Lily的大本营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23:03 被阅读0次

以色列哲学家,《我与你》书本中,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不是我“思”,而是和事和物和人发生关系的方式。

关系无非2种,一种是“我与它”,一种是“我与你”。怎么分别呢?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刚开始是对象和实现目标的工具?那我们怎么去成为“我和你”的关系,就是爱,真正为客户思考。

昨天和允儿聊天,允儿属于吸贵人体质的类型,我就在想为什么呀?我说允儿你觉得怎样才能吸引贵人来到你身边,她说想要吸引贵人,先成为别人的贵人。怎么理解呢?她说,你去跟任何人接触或是干啥的时候,不要去想得到什么好处,而是去帮别人解决问题或是带给别人能量。我思考了下,允儿做到了什么?

第一,帮鹿仔(我们的摄影师傅)截图收集学员好评,希望帮他招募更多的人。

第二,她夸我照片好看,我说一直没听课很惭愧。她告诉我,既然我们都很喜欢鹿师傅,就尽量去多学习、多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再去问,不听课去问问题就是对老师不尊重是不是 。超级直接但确实对我帮助很大,意味着我没有站在鹿师傅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的能力。

第三,给了别人很好的课程价格建议,招募到了更多的人

第四,我说我不自信,她给我发了100个正面词,还感谢了我随口一提的一句话

我觉得真正的利他思维,真正忘记它是你的工具的意识,才能真正构建“我和你”的关系。

爱情是,友情是,包括客户关系。真正有没有从客户视角出发,解决问题,真正去爱自己的用户。感谢允儿,学习到了超多,我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

相关文章

  • 我与你,我与它

    本周来说两种关系,一种是“我与你”,另一种是“我与它”。具体可以这么理解,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

  • 我与你,我与它

    最近学习了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中关系的章节,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我认为最好的关系是,在关系中,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

  • 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讲到世界的本质是关系,关系分二种:我与你、我与它。 我与它: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

  • 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认为,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它”,一种是“我与你”。 1. 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

  • 我与你,我与它

    以色列哲学家,《我与你》书本中,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不是我“思”,而是和事和物和人发生关系的...

  • 我与你,我与它

    1.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世界的本体不是我,也不是你,不是我思,不是种种...

  • 关系——我与你,我与它

    一.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 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

  • 读《我与你,我与它》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人际关系在我眼前就是一团团的迷雾,总是找不到它的核心所在!处理种种关系,全凭自己的感觉!...

  • 预习:我与你,我与它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市,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 「我与你」还是「我与它」

    第一次听到「我与你」这个说法,是从武志红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我与你》中。当时看了几页,有一种艰深晦涩的感觉,当然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你,我与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ty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