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是姻亲,琅邪郡发生灾害,由丞相王商查问此事。王凤为杨肜向王商说情,王商不听,竟上奏请求罢免杨肜的官职。奏章上去后,果然留中不下。
[点评]王凤领尚书事,先拿到奏章,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扣住不向刘骜呈递,一是做好刘骜的工作,不往下批。
王凤因此怨恨王商,秘密搜求他的短处,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弹劾王商说:“王商与他父亲身边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奴仆把奸夫杀死,我怀疑奴仆杀人是王商教唆指使的。”
天子认为,这些都是无法证明的暧昧过失,不足以构成大罪而伤害大臣。王凤则极力争辩,坚持把此事交付司隶查办。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一向险恶谄媚,也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官员上奏要求召王商到诏狱进行审讯。
成帝一向器重王商,知道张匡的话多为阴险不实之词,于是批示说:“不许究治!”王凤仍坚持追究。
夏季,四月,壬寅(二十日),成帝下诏,收缴王商的丞相印信、绶带。
王商被免相三天后,发病,吐血而死。谥号为戾侯。而王商的子弟亲属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官职的,全部被调出宫廷补任其他官职,不许留在给事、宿卫等可接近皇帝的位置上。主管官员还上奏,要求撤销王商的封地。成帝却下诏说:“王商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
[点评]
汉成帝利用母亲王政郡的兄弟和朝臣,抑制宣帝、元帝母族的外戚。成帝刚刚继位时,元帝母亲王政君的哥哥王凤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许皇后的父亲许嘉退位。接着,王凤排挤王翁须(汉宣帝刘询的生母)哥哥王武的儿子王商(时任丞相)。王商的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也就是宣帝时代实际掌握政权的人)。这是一支活跃于元、成政坛上的外戚家族。这时,唯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工作能力以及人品,都在王凤之上。两人梁子是早就结下了,就是长安下大雨引发传言造成社会混乱那次,王商的对策正确被皇帝欣赏,让王凤心怀嫉恨。
王凤的嚣张,完全是被刘骜放纵出来的,实际上肚里没多少斤两。这样的人,居于高位,最怕有人比自己强。谁比我强,就弄死谁。现在,目标已经锁定——宰相王商。
华杉先生评论说:成帝性格的软弱和意志力的薄弱,由此可见一斑。权力就是意志力,关键看执行谁的意志。王凤意志坚决,一定要把王商搞倒。成帝对王凤公报私仇心知肚明,却既不能说破,也不能坚持自己的意志,王凤一坚持,他就退让,最终害死了王商。其他官员呢,也洞若观火,都投靠王凤,向皇上逼宫。王凤就成了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明明拥有权力,却没有行使权力的意志力,这是可悲的,也是典型的。王凤最后要把王商家族的爵位也剥夺,成帝坚决拒绝了。这也是典型反应,软弱的人,都有一个“忍无可忍”的底线。欺负他的人,也知道避免“触底反弹”,逼到这一步,也就不往下逼了。逼迫你的人,他是一定要逼到你忍无可忍才停止的,而且一定会得寸进尺,争取突破,进一步拉低你的底线,为什么不在第一步就制止他呢?底线会被不断突破,而每一次退让,都是削弱自己,最终就发展到王莽篡汉。
成帝当太子时,由莲勺人张禹教授《论语》,及至即位,赐张禹为关内侯,拜为诸吏、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兼任给事中,主管尚书事务。张禹与王凤共同主管尚书事务,张禹内心不自安,多次称病,上书请求退休,想退让避开王凤。成帝不准,反而待他愈加优厚。六月,丙戌(初五),成帝任命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