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散文简书电影院
黑色喜剧下的《驴得水》

黑色喜剧下的《驴得水》

作者: Dawn心禾 | 来源:发表于2020-02-13 16:16 被阅读0次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中国农村,四个知识分子想要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饷,校长假报一个名为“吕得水”的教师份额。后来,特派员到乡村视察教育现状,校长一行人为了蒙混过关,寻访到一名铜匠,在多方努力下,铜匠答应假扮为英语老师。

铜匠意外的被特派员赏识,特派员答应给小学拨款三万元。特派员走后,铜匠被送回了原来生活的地方。铜匠得知真相后,在特派员的帮助下回到学校并大肆复仇。在金钱的利诱下,所有人都变幻了原本的模样,为了利益放弃自己了初心。

影片《驴得水》是开心麻花团队第二部作品,自上映后就好评如潮。从选材上来看,影片选择了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农村教育为主要故事背景,配合选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欢笑中留下热泪。电影中设下很多包袱,包袱的拆开就是推动剧情一步步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动力。影片在揭露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的同时也显现了人性中的丑恶部分。在利益的驱使下,所有人都变幻了本来的面目,发人深省。

其次还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相较于现在的大成本制作的影片,《驴得水》是一部小成本影片成功的典范。选材从小出发,能够更加的拉近导演和观众的距离。人物后期的黑化让人产生一种心理落差,本以为导演意图是描绘一个美好的乡村教育图景,但事实却是人心的丑恶面打破了美好的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虽然说电影不管是从选材还是主题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但是从表演风格和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影片改编自话剧《驴得水》,选用的演员也都是话剧演员,在表演风格上沿用了一定的话剧表演风格。“舞台化”严重是影片的一个不足之处,演员在表达自身不满情绪时候大多采用叫喊的方式,比如说,裴老师在发现一曼的“真实面貌”后,在大地上喊叫,具有话剧舞台的表演风格。


虽然说这也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但是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就显得有点舞台化痕迹过重的感觉。其次,在情节设计上,包袱具有明显的事前安排性。不管是铜匠第一次被要求假扮英语老师,还是后来的铜匠人开始黑化,情节的安排上具有刻意性,会让人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了导演的意图发展而发展的,不具有故事发生的自然性。

电影《驴得水》是一场关于梦想和坚持的电影,但是梦想却在现实的残酷性下败下阵来,人设的双面性成为情节转变的点睛之笔,在这场和现实的争夺战中,人性中的美好一面在一次次的打压下消逝了最初的模样。用戏谑的言语消解观众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话题的抵触性,让观众在欢笑中落泪。

相关文章

  • 黑色喜剧下的《驴得水》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中国农村,四个知识分子想要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饷,校长假报一个名为“吕得...

  • 黑色喜剧—《驴得水》

    昨晚才把驴得水看完 之前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看 看预告是开心麻花的喜剧 特别喜欢开心麻花的作品 总能让人在笑得半死的时...

  • 《驴得水》黑色喜剧,透露着人性的丑恶

    《驴得水》黑色喜剧,透露着人性的丑恶 井柏一 3小时前 《驴得水》荒诞至极,透露着人性的丑恶 三民小学的几位老师正...

  • 《驴得水》——喜剧的黑色幽默

    文|秋瑾木 一部宏大的喜剧,当它开始破灭的时候,往往能深深浅浅地刺痛人们最敏感的神经,给人以难以缓解的疼痛。无处言...

  • 如果看懂了《驴得水》

    好想讨论一下《驴得水》,《驴得水》很热,我不想凑热闹,只是,困惑太长。 《驴得水》和《无名之辈》太像,一样是黑色幽...

  • 《驴得水》看后

    某天,本着看喜剧的心情,去看《驴得水》,看到最后却心情异常沉重。这是一部讽刺性喜剧,前段喜剧,后段悲剧。 《驴得水...

  • 《驴得水》,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假喜剧

    昨晚熬夜看了《驴得水》。介绍说这是一部喜剧片,可我却几次潸然泪下。难道我看了一部假喜剧? 《驴得水》讲的故事是简单...

  • 《驴得水》观后感

    喜剧,带给人欢笑;好的喜剧,带给人欢笑,也带给人思考。《驴得水》,绝对是一部好的喜剧!《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的第...

  • 只要“水”,不管“驴”——影评《驴得水》

    周末闲来无事,便看了《驴得水》这部驴脖子下挂着高级黑牌子的讽刺喜剧。 只要“水”,不管“驴”还是“吕” 故事发生在...

  • 《半个喜剧》:这部电影最大的不足就是女主太有钱了

    《半个喜剧》由《驴得水》创作团队的原班人马打造,但是评分却不及后者。《驴得水》豆瓣评分高达8.3分,《半个喜剧》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色喜剧下的《驴得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hl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