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报任安书》,答复好友的信却名垂千史!他写了什么?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这是现如今咱们友谊,那古人的友谊又当如何呢?情比金坚吗?
请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看看他答案。
司马迁是任安的朋友,任安生前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能够尽推贤能之士,司马迁没有立刻答复他。直到任安临刑罚前,才写了这份著名的回信。《报任安书》,在这封信中他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这一著作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这里面有几句话,我觉得比较符合他对于朋友的理解。“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原来如此,一个人有朋友,他愿意为朋友付出,但要看时机。
春秋时期楚国人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是最能欣赏理解他的琴音的人,两人成了好友。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于是就破琴,断弦,终身不弹古琴,这确实是情比金坚。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悦)己者容。”这里的“说”是(悦)的古体字,是说喜悦和宠爱的意思。“容”,容貌,这里是用作动词。装扮、打扮的意思。显而易见的,一个人的爱,需要付出,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友谊也是这样子的,需要双方的相互信任。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惨遭了宫刑。是的,那他这个文章中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决心的呢。“耻辱者,勇之决也。”看一个人对待耻辱的态度,可以判断他是不是勇敢。说明了司马迁他认为自己很勇敢。
里面还有一句比较有趣的话,“带盆何以望天”。这句话可能是当时的一个谚语,意思是说带着盆子和望天下不可能同时做到。比喻自己一心一意,无暇他顾。说明司马迁他当时是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念,需要一心一意的辅佐皇帝,成就大业。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应该有些启发,现在社会有些浮躁,那就应该静下心来。或许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同时这篇文章中还产生了著名名言,高考易考填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所趋异也,是指应用死的地方。之代指死,所趋就是奔向的地方。
也就是说司马迁认为,人本来就是有死亡的,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毫无意义。只不过是要看他们应用死是用在什么地方,而司马迁认为自己应该忍辱负重,死有其所。
最后,附上他的著名话语,是非常的鼓舞人心。“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圣贤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发愤而做的,我也能够这样。我的目的是什么?“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是个坚强的人。他的回信很长,写了那么多,他还说。“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这就是当时的坚强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