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共抗疫情 每天写500字
怎么向孩子解释眼下的疫情? 专家:别以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焦虑

怎么向孩子解释眼下的疫情? 专家:别以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焦虑

作者: 御风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00:09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有读者私信求助:“我儿子两岁半,这几天在家里闷坏了,我说他也不听,非要下楼玩。哭了一个多小时,刚睡着了。每天这么闹我也是服了!求支招。”

    疫情期间,成年人宅在家里都快憋疯了,更何况是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因为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宅在家里二十多天了,解禁的时间貌似遥遥无期,每天像坐牢一样,更容易出现不理解或者恐慌心理,时间长了难免会留下心理阴影。

    疫情持续,婴幼儿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吗?

    几天前,齐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海霞博士就“聚焦低龄儿童心理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张博士指出,疫情导致人心慌慌,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婴幼儿期是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特殊时期重视孩子的心理,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 孩子哭闹,他们在向父母传递什么信息?

    我们成人从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上,实时动态地了解着疫情的变化,对自己的处境也大概有个度量,所以能安心地呆在家里,躺在床上为国家做贡献。我们能用手机和电脑跟外界联系,能在视频和抖音上源源不断地找到新的乐趣。可是,我们的孩子有什么呢?

    他们整天被关在家里,只有早已玩腻的玩具和看够了的绘本,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不仅郁闷,还纳闷: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啥时间妈妈带我出去玩?我要找小朋友玩,我要出去看汽车!我快疯了!

    ● 懂事的孩子会不会内心也有潜在的心理波动?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在父母眼里特别听话懂事,他极有可能会发展出一个虚假自体。这个虚假自体不再回应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会造成抑郁心理。父母眼中的听话懂事往往是具有道德压力存在的。

    所以,很多孩子在这时候如果情绪没有起伏,表现得不哭不闹,家长要耐心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他是不是真的能理解,还是故意表现出懂事?因为对于一个婴幼儿的认知理解来说,对目前的处境,特别是长时间关在家里有情绪才是正常的,没有情绪反而不是好现象。

    为什么说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

    阿德勒曾经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生命最初的几年,是人生的黄金期,几乎奠定了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亲子陪伴是一场爱的修炼,高质量的陪伴会使婴儿的心理与身体都有安全感,发展出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品格,成年后即便遇到挫折,也能从温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

    新冠疫情是全民的大事,父母让孩子了解当前的形势,不仅是对孩子的保护,更是对他们尊重和爱的体现。

    ● 为了孩子更好地进行配合

    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想要战胜病魔,需要全国人民的配合和努力。而如此长时间地宅在家里,对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每天吵吵着要出门,不愿意洗手戴口罩。而当孩子对疫情有充分认识,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后,他也许就会主动的配合,乖乖地宅在家里不出门、乖乖去洗手了。

    ● 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我们每天一睁眼就是增长的确诊病例,家长宅在家里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家长焦躁的情绪影响到一无所知的孩子,让不明就里的孩子更是一头雾水。加上“怪兽吃人”“病毒吃人”不恰当的解释,会使本来胆子就比较小的孩子,变得更加害怕。严重的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理上阴影,危害一生。

    ● 尊重孩子的知情权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指出:幼年时期虽然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认知能力从出生起就开始不断提高了。

    家长可能会认为:一个小孩子,知道这么多干什么,给他讲他也听不懂。反正是真的不能出去,又不是在骗他。的确,你不是在骗孩子,但这次疫情对孩子来说也是人生大事。家长总认为两三岁的孩子很小,可他们自己感觉已经长大了。这是孩子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期待和认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尊重他在成长路上的“知情权”。

    让婴幼儿乖乖宅在家,以下四点家长要做到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恐慌传播

    有个心理学名词叫“社会参照”,意思是当孩子对周围的事情感到无法理解、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时候,他们就会利用自己信任的人的表情来理解和应对,这是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来。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如果孩子看到、感到父母非常焦虑不安,他们也会焦虑不安。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显得过于焦虑,并要注意在孩子面前谈论疫情的用词。

    ● 科学解释,耐心诱导

    三个原则:

    1、不要像给成人科普那样周全而详细,孩子想知道多少就告诉他们多少;

    2、不要让婴幼儿过多从电视上了解疫情,要用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解释,讲故事、做游戏是最好的方式;

    3、态度平静,不夸大,不吓唬,不故意轻描淡写。

    具体操作:

    第一步:解读病毒是怎么回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方式的解释,但要真实而简洁,可以这样概括地告诉孩子病毒是什么:

    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小动物,不但有天上飞的小鸟,水里游的小鱼,地上跑的小狗,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很小的小病毒。有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小病毒,最喜欢呆在蝙蝠身上,有时候也会呆在果子狸、竹鼠的身上。因为小病毒伤害不到它们,所以这些小动物不怕它。可是有人非要吃蝙蝠它们,这下小病毒可高兴了,它趁机钻进人的身体里捣乱,这个人就生病了。

    小病毒藏在病人的鼻涕、口水里,躺在病人摸过的桌子、椅子上,也会粘在手上,当他们打喷嚏、咳嗽、没洗手就吃东西或摸别人时,小病毒就会跑到别人的身体里捣乱。

    以前我们这里是没有这种小病毒的,它来了后人就遭了殃。科学家和医生都在消灭这些病毒,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在把这些病毒都消灭前,因为不知道哪里有病毒,只有戴上口罩,才能不让小病毒近身。小病毒在口罩外面急得大叫:“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因为口罩保护着你,它就进不去了。

    如果你每天勤洗手、吃饭不挑食、锻炼身体、按时睡觉,养的身体棒棒的,小病毒就不能伤害到你。现在有很多天使姐姐在帮我们赶走它们,过段时间它们被赶走了,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

    第二步:回忆生病是怎么回事

    讲完病毒的事,再利用联想、回忆,让孩子明白生病到底怎么回事。再健康的孩子也感冒腹泻过,家长可以让孩子回忆生病时的感受:

    上次住院,你当时是不是特别头晕?很恶心,想吐?连最爱吃的棒棒糖、雪糕也不想吃了?是不是还没力气,连幼儿园也去不了?旁边床上小朋友给你他的玩具,你都玩不了?

    类似的回忆的越具体越好。让孩子仔细体会生病时的感受,让他明白,生病会身体不舒服、没力气,想吃的东西也没有胃口,让孩子对患病有明确、清晰的认识,让他对生病产生抵触心理。

    除此之外,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了一些关于介绍疫情的绘本,家长可以下载下来讲给孩子听。

    第三步:启发思考,强化认知

    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已经知道了病毒的存在,也明白了生病的痛苦。这时,就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不被病毒传染、不生病的办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呆在家里,不出门、不见人。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病毒找不到你,自然你就不会生病了。

    值得注意的是,跟孩子交流的过程,要像讲故事一样,语言活泼生动、语气亲切自然,多运用手势、肢体语言,以孩子能听得懂的方式,不要说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

    ● 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

    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必须采用良好的卫生和防护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是树立孩子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

    1.鼓励和强化的方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采用鼓励和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洗手、佩戴口罩、鼓励分餐、学习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

    很多卫生习惯在一开始养成的时候,孩子会产生被约束的不适觉,可能产生排斥和抗拒。这时家长不要呵斥和吓唬,要温和地坚持。孩子表现不好耐心纠正,孩子做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采用游戏的方式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做家庭健康的小卫士,监督家人疫情防护有没有做好。

    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把这些要求变成了游戏,并且赋予孩子监督家长的权力,孩子就会对这些做法更认同、记得更牢、执行得更好,居家防疫的时间里,家庭氛围也可以变得欢乐有趣。

     警惕孩子的异常情况

    家长需留心警惕孩子是否有异常的反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判断:

    平时活泼爱热闹的孩子突然变得畏缩,不愿与人交流或过度粘着父母;孩子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脾气、哭闹不止,情绪失常;出现一定的退行行为,例如:原本平时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多次要求父母协助,突然尿床、怕黑等;食欲降低,睡眠失调等。

    若出现以上情况,孩子有可能存在一定焦虑与恐慌的心理,家长应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疏导者。警惕孩子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和存续时长,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总结:

    归根到底,对孩子来说,最关键的是父母。无论外界如何,发生了什么,当家庭做好了防护工作,父母能保持情绪的稳定,放下手机,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游戏,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就是疫情期对孩子心理的最佳支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向孩子解释眼下的疫情? 专家:别以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kq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