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着》的序言里,有大意是这样的一句话:正视内心,了解真实的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小时候觉得说的特别有道理,所以特意记了下来,倒是把小说里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可能就是喜欢它的字面和自己对它的kuangwang解读吧,那种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唯我独尊、少年傲物的误解。
直到现在,依然没有重新温习这本小说,也没有想起里面的故事情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世界的一次次交锋,开始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小时候只看到了“正视内心”这四个字,觉得从自己出发,正视自己的内心所想所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便是其中含义。而如今,我觉得相比于“正视内心”,“了解真实的自己“要更上一个优先级。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了“了解真实的自己”之后,你所正视的内心才是你真实的内心。就像是酷夏里走在马路上,看到小孩子抱着西瓜从身边跑过会瞬间有“我好想吃西瓜”的想法。但是,此时的你真的是想吃西瓜吗?给你一支冰棒要不要?给你一瓶冰镇肥宅快乐水要不要?这个时候,你确定自己还是一定要西瓜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吃西瓜的内心只是瞬间,会随着哪怕一点点冰棒、可乐之类的外部条件而改变。这时,最重要且紧急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真实状态。如何准确了解呢?外部环境、自身条件缺一不可。
外部环境:酷暑 + 自身条件:难耐 → 自己真实状态:缺水。
这时就会发现,真正的内心并非是想吃西瓜,而是想解决口渴。而解决口渴的方法和路径就要比吃西瓜多多了。不必再拘泥于西瓜,各种黄瓜、甜瓜、香蕉、苹果、娃哈哈、大麦茶、吸吸冻凡是含水量高的食品都可以作为目标。徜徉在各种美味的呼唤中简直不要太爽。
所以,想要与自己真实的内心对视,还是要先了解自己的真实状态,这样未来才会更开阔,对世界也会看的更清晰。上面提到过的了解外部环境即是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是相辅相成,没有哪一个“自己”是一座孤岛,也没有哪一个“世界”不是由无数“自己”组成。
了解了“自己”和“世界”,“内心”,就真的出现了。
真实的自己虽然不能吃,可是一旦了解了她,也算是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准毕业生了吧。都是半个厨子了还怕自己饿死吗?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是想强调这些真的很重要:积极地拥抱世界,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多查、多看;积极地充实自己,干自己想干的,多动脑、多实践。
以此文来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心,管住自己的懒惰小人~想干么什马上行动,鞭策自己的拖延症小鬼~在山重水复中寻找希望,在阳光明媚时绸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