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速读拆解读书
心如止水•精读: 最科学实用的冥想练习方法

心如止水•精读: 最科学实用的冥想练习方法

作者: d61f25068828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9:36 被阅读29次

冥想这个词最近几年来好像挺火的,好像隐隐约约的经常听到,但是又完全不了解。

什么是正念冥想?和宗教有关吗,是不是就是打坐?冥想就是什么都不想吗?

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正念冥想”,并且想得到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那么《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这本书是绝对推荐的。

《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首先,它足够的权威和科学,作者是牛津大学正念中心的马克· 威廉姆斯(J. Mark G. Williams),他是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临床心理学荣誉教授和名誉高级研究员,也是 MBCT(正念认知行为疗法) 的创始人[3]。目前,MBCT 在一些 RCT(随机对照实验)中,已经表现出了对于抑郁症复发的良好效果。

其次,它足够的务实,不仅给出了8周的详细训练方案,而且还配有中文的引导练习音频。

正念冥想是什么?

冥想是一种心理状态,正念是冥想的一种。

“正念”这种冥想方法是被科学体系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最流行的,至于其他的冥想,我没有了解,也没有多大兴趣。

所以,我所说的“冥想”或者是“正念”,如果不做特殊说明指的都是“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冥想是怎么一种心理状态呢?

我认为它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两点:

  1. 刻意集中注意力到某一个感觉上。
  2. 对身体的其他感觉持开放和察觉的态度,放弃评判与期待。

➣那平常的学习工作也是集中注意力,是不是也是冥想呢?

冥想指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简单的感觉上,而不是那种剧烈的思维活动。所以平常的工作学习并不是冥想。

如果你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那么是可以作为冥想的目标的。

➣对身体的感觉是开放和察觉的态度是什么意思呢?

刻意的对身体的感觉保持敏感。比如,去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周围有没有地方酸痛?有没有什么情绪出现?是不是又有一个念头冒出来了?如果观察到了,首先要承认它,之后去仔细的感受它,识别它,但不要有任何的反应(包括拒绝,也包括渴望),也不要有任何的期待。

➣冥想和发呆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发呆(白日梦)是注意力涣散,而冥想是集中注意力,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发呆很简单,但冥想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的练习。

发呆的时候,人的脑子里会蹦出很多的想法,尤其是人际关系,还会回忆过去,规划未来,对各种事情作出下意识的评价,我们的情绪还会随着这些想法波动。

在神经科学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默认网络状态” (default state network)。[1]

可以说,发呆就是冥想的反义词。

➣默认网络状态一点好处也没有吗?

并不是的,默认网络状态非常有用,尤其是在激发创造力方面,它相当于一个思维的激烈扰动,把各种各样的想法翻出来,所以容易产生很多的灵感。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冥思苦想,而得不到答案的时候,随便一躺,然后任由思绪乱飘,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它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变化,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还好,但是对于抑郁症病人来说,我这种无法控制的激烈扰动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正念冥想与宗教

➣正念冥想来源于宗教吗?

最初的源头是宗教,而且不单单是佛教有这种练习方法,在其他宗教中也广泛存在。

不过这本书中说的“正念冥想”是去宗教化的,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正念认知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

也就是说,和宗教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正念冥想是否有助于抑郁症康复?

“正念认知疗法”主要用于防止抑郁症的复发效果比较好,还能够用来解决一些慢性疼痛问题。基本可以确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有益无害的练习。至于其他的作用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最棘手的不是抑郁本身

抑郁好治, 复发难办。

治疗抑郁症并不是太难的事,真正的问题在于预防复发,为了防止复发,很多精神病学手册推荐用药进行预防,但是这显然不是好主意。

姑且不论费用,光是副作用就令人不堪忍受。

所以寻找药物之外的新治疗方法就非常关键。

“正念认知疗法”(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就是一种预防抑郁症复发的解决方案。

➣正念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呢?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给他们带来伤害的并非情绪本身,而是应对方式

研究发现,抑郁症复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过抑郁症的人会不由自主的进入一种负面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而且这种反应模式还随着抑郁的发作不断强化。

正念疗法就是通过阻断这种反应模式起效的。

➣这种恶性循环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抑郁的发作不只是情绪上的问题,思维、行为和身体也在抑郁症的发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人对某个事情的情绪反应不仅取决于事件,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这就是认知或者说思维对情绪的重要影响。

反过来,思维也会对认知造成影响,当一个人情绪很坏的时候,总是往坏的方面想。

而情绪和认知又会影响到行为,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人际关系的紧张,反过来又会影响情绪。

另外,情绪和思维也会直接影响身体感觉,当一个人感到紧张和恐惧的时候,他的肌肉就会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血压也会升高,如果这种紧张的状态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造成肌肉酸痛和身体疲惫。

而身体上的疼痛和疲惫反过来又会造成情绪的问题。

总之,这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正常情况下,这种链式反应并不会持续下去。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比如遗传,或者应急事件的强烈刺激,抑郁症病人的调节机制失效了,让这种反馈循环持续进行,最终就导致了抑郁。

而且这一连串行为也会形成“组块化”[2],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复发而不断强化,所以一个人患抑郁症的次数越多,复发的机会也就越大。

正念练习

➣具体来说认知行为疗法到底是如何解决复发的问题呢?又该如何练习呢?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 8周 的练习计划,但是在一开始并没有说得很清楚。我耐着性子读完后才发现,练习计划在最后一章才给出。

如果不从全盘上有一个了解的话,看着就会很无聊,因为它里面说的内容都非常的细节,甚至说非常的啰嗦。

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会直接翻到后面的课表,然后就照着开始练习了。

细节和案例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去看,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这里我先把课表放一下。

8周练习计划表

另外,里面还录制了引导的放松音频,在书的前几页有下载链接。

➣能不能大体的介绍一下课程的安排?

首先是进行“葡萄干练习”,这是正念练习的经典入门步骤,可以让人直观的体验到久违的“察觉”。

之后会让你把这种“察觉”,试图融入到生活中去,比如说,刷牙的时候仔细感受,等等等。

然后,开始把注意力的矛头指向“念头”,更详细的解释了应对的方式的具体问题,以及正念给出的答案。

之后由这个答案入手,开始进行各种正念练习,顺序依次是:呼吸 → 行走 → 身体扫描 → 正念站式瑜伽 → 静坐冥想 → 呼吸进入/共同呼吸 → 身体气压计(对于愉快与不愉快的察觉) → 与感受一起工作 → 自动识别消极想法 → 三分钟呼吸空间 → 每日正念

参考资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fault_mode_network

[2] 组块化指的就是“自动完成一系列动作”。举个例子吧,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要仔细一下操作步骤,熟练之后你就不用想,上车就直接操作了。在你脑子里这一串动作就变成了一整块,只要钻到车子里不用多想,就可以直接完成这些动作。

抑郁症患者“复发”,就相当于不停的在练习“抑郁”这个动作,自然是练得越熟“抑郁”起来就越容易。

这个书里并没有提到这个词,但是我觉得用认知科学中的这个词,来概括书中的说法是恰当的。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_Mark_G._Williams

另外,如果想了解冥想的作用机制,可以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chanisms_of_mindfulness_meditation

更多文章:

心如止水•精读 名人写日记是为了出自传方便吗?

心如止水•速读 《微习惯》:如何才能坚持学习养成习惯?这本书的思路很有启发。

心如止水•精读 《情绪急救》:人的区别在于如何与失败相处

心如止水•精读 GTD四年反思:也许,我错怪了混乱

心如止水•速读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心如止水•精读 没钱没势的人如何创业?

心如止水:阅读 思考 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如止水•精读: 最科学实用的冥想练习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nbvqtx.html